伙食费
编者按
和女儿讲包公的故事
莫在“朋友圈”里秀“廉洁”
从严从细 抓实抓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和女儿讲包公的故事
□樊立慧
 

学期,女儿幼儿园的学习主题是城市,挖掘合肥的历史人文,成了她的周末必修课。在听老师说完包公的故事后,廉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包公成了她心中的大英雄,包公祠成了她最向往的地方。

端午时节,我带着女儿游览包河公园。包公的故事还没有开讲,《爱莲说》却是在嘴边奔涌欲出,莲花不正是包公高洁品质的代表嘛。“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女儿雀跃地要与荷叶合影,那纯净的面庞背后,是这一池清澈的水,我也开始教她背诵周敦颐的这首名篇。

这一塘荷花的底下,也有别样的传说。据说,包河的藕与别处不一样,鲜嫩可口,清脆无丝。人们说:这是因包公铁面无私,连藕也无丝。而包河的鱼,脊背特别黑,人们说它象征着包拯的铁面无私。传说总是带着夸张的成分,总之是表达了人们对包公各种品质的歌颂,无丝藕、包公鱼也成了合肥最有传奇色彩的地方菜。

随游人进入正殿,只见身着官服、头戴乌纱的包公塑像威然肃穆地端坐于正堂之上,色正芒寒四个金色大字高悬顶上。一个个包公断案的故事,以蜡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包公的睿智聪颖、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清正廉明逐一呈现,我给女儿一一陈述,她也听得颇得趣味。

在故事长廊里,名人的题字歌颂着包公的美德,一幅历史画像让戏剧里的黑面判官穿越成白面的俊朗书生。包拯故事的浮雕栩栩如生,展示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挑了“不持一砚归”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包公在端州做官三年离开时,当他坐的船开到西江羚羊峡时,突然风浪大作,船不能够行驶。命仆人检查,发现船舱里有百姓送的一块端砚,包公把端砚抛到江心后,风浪立刻停止。女儿摸着壁画,感慨着礼物不能随便收。及至院内,曲榭长廊,翠竹掩映,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 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亭记》,发出“抑或孝肃祠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女儿看着这口神奇的井水,若有所思,询问我:是不是当官的都不能做坏事,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即使包公的故事听了很多,再次游览包公祠,仍然可以感受从身到心的震撼。包拯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立身从教,两袖清风以德育人。因此,他受到了万世人的敬仰,在党风廉政建设被日益倡导的今天,包公也成了安徽甚至全国的一面旗帜,“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这一切演绎在历史故事里,实践在生活工作里,更应传承在我们的家风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