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中共蚌埠市委、蚌埠市人民政府在蚌埠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誓师授旗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人民行动起来,激发全市人民服务省运、奉献省运的热情,积极营造“当好东道主、办好省运会、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为省运会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蚌埠记忆。
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行,省体育局局长高维岭,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蚌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建胜,省体育局副局长陈海军、王大军等省市领导和奥运冠军徐云丽、张晓雅、陈玘出席大会。运动员、教练员代表方阵、建设者代表方阵、志愿者代表方阵、服务保障团队代表方阵、新闻媒体代表方阵、市民代表方阵约800人参加大会。大会由省运会蚌埠承办指挥部副指挥长、副市长张晓静主持。
在动员大会上,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委会副主任、省体育局局长高维岭致辞,蚌埠市委书记、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承办指挥部总指挥长汪莹纯发布动员令,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吴行宣布活动正式开启。省市领导吴行、汪莹纯、倪建胜共同为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揭牌暨蚌埠体育中心启用按下启动球。
在动员大会上,教练员、运动员和志愿者代表作了宣誓,并举行了授旗仪式。
本届省运会都有哪些亮点?珠城蚌埠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与体验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龙腾戏珠:省运场馆主题鲜明
省运会场馆建设既是承办工作的最大硬仗,也是完善蚌埠市体育场馆布局的一次最大的机遇,同时还是蚌埠新形象的一次集中展示。
据介绍,在筹备期间,蚌埠市本级大型体育场馆补齐了短板。围绕服务省运会,新建了蚌埠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多功能馆、体校,对老体育场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蚌埠体育形象进一步优化提高。新建的游泳跳水馆、射击馆、重竞技馆、水上运动中心,具备承接更多全国性乃至洲际单项赛事的条件。蚌埠市辖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区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已完成单体验收。蚌埠市全民健身中心、怀远县全民健身中心、五河县体育中心、固镇县体育中心已建成,形成市、县、区一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的赛事场馆接待能力。
作为2018年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主场馆,蚌埠体育中心的建设备受关注,规划融入了“龙”的元素,体现了“龙行天下、龙腾戏珠”设计理念。
“龙图腾”是一种吉祥、雄伟的象征,龙头至龙尾姿势成盘踞状,形成体育中心的建筑群落,蜿蜒起伏,生动活泼,在龙子湖畔勾勒出一幅优美、祥和的画卷;同时建筑的表皮采用“龙鳞”的理念,结合徽州瓦当的搭接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表皮肌理。“中国红”作为体育中心的主题色,贯穿整个体育中心。
该体育场目前除景观塔(不含比赛功能)外,所有施工内容均已完成,已通过工程酸工验收和工程消防验收。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场馆夜景照明灯具开启之际,色彩斑斓的灯光已成为珠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域省运:竞赛工作有序推进
自2014年获得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承办权以来,蚌埠市以“新时代新省运”为主题,树立人文省运、绿色省运、科技省运、温馨省运理念,按照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竞赛成绩、一流的城市形象要求,积极谋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场馆建得好、赛会组织好、比赛成绩好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省运会包括高校部、青少部和群体部比赛,比赛共设38大项,参赛人群覆盖老中青少,参赛规模约2.6万人次,均超过往届。
蚌埠市科学安排竞赛工作,在竞赛项目安排上,本着“全域省运”要求,县、区安排比赛项目8项,高校和中学体育场馆安排比赛项目14项,做到了“县区有比赛、学校有项目”。
截至6月6日,高校部第一阶段比赛顺利结束,省运会高校部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排球、篮球、足球、手球等8项比赛已顺利结束。
青少部、群体部比赛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7月份,共有青少年部4项预赛、1项决赛和群体部2项比赛举行;8月份,共有青少年部9项决赛、1项群体部比赛举行;9月份,共有青少年部9项决赛、群体部1项比赛举行;开闭幕式期间,共有青少年部11项决赛、群体部2项比赛、高校部2项比赛举行。
省运惠民:全民省运全面升级
据悉,为了突出“全民省运”,力促体育回归本源,着力把承办省运会的过程转化为倡导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过程,蚌埠市将“生态+体育”作为省运会留给蚌埠的永久财富,建设生态体育公园体系。一次性规划主城区18个零星地块,建设街头体育公园,目前已建成5个,4个正在推进建设,省运会前将向市民开放。同时,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0个,全民健身苑110个,实现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工程全覆盖。如今的蚌埠,山上楼下、林中岸边都有群众竞技场、百姓大舞台。
为了营造省运会氛围,蚌埠市还开展了“全民健身·拥抱省运”活动,让更多市民成为省运会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先后组织了中国·蚌埠国际龙舟邀请赛、环江淮万人自行车赛、安徽省体育舞蹈公开赛、蚌埠千人武术大展演等大型群体赛事活动200余次,各类体育展示、赛事、活动4000多场次,以村为单位开展健身活动15000多场次,直接参加健身群众百万人次以上,让更多市民成为省运会参与者、实践者、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