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本分 创作精品 
书墨留韵写雁荡
《见证小岗》后记
下一篇4 2018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恪守本分 创作精品 

□周本立
 

展读跃渊的散文集《沈浩与小岗》,我再一次泪眼迷离了。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省直机关扎根农村的优秀干部,一个把全身心都倾注于、奉献于小岗的农村基层带头人,沈浩是太值得怀念了。感谢跃渊,在《沈浩与小岗》中记下了这弥足珍贵、令人沦肌浃髓的一幕幕。

人们对沈浩何以爱之深深、念之切切?本书给出了使人心悦诚服的解答:“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啊!老百姓就永远记着他。”书中记述了沈浩那难以历数、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小岗修路,他带头用手捧起水泥当泥瓦工;招商引资,他没日没夜东奔西走踏破鞋子若干双;为了察民情、解民忧,他敞开房门,群众来者不拒;为了争取时间、多干实事,使小岗早日致富,他数过家门而不入;他专走寒门,解极贫于倒悬;他怜老惜孤,视长者为至亲。凡此种种,没有惊人之语,并非气壮山河,却至诚至真,实心实意,嵌入人们的心窝,震撼人们的灵魂。

书中对沈浩心路历程的解析,也启迪着当代人,昭示着未来人。沈浩出身于一个贫困家庭,从小就经受生活的磨练,懂得农民的疾苦,“他对农民有着最深沉的感情,对土地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他好学上进,在学校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学毕业时就入了党,自觉地以党的崇高目标为自己终身追求的理想和信念;他不愿在机关里碌碌无为度过时光,希望能到基层为农民做一点实事,而且一到小岗就立下宏愿,要豁出命来干,“使中国改革第一村成为真正的富村、强村!”他用自己毫不懈怠的苦干实干,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行为,实践着自己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神圣承诺。

这部沈浩与小岗的散文,跃渊葆有了素常的文风质朴和情感浓郁,读来如汩汩流泉,却情浓似火。记得一位作家说过,散文是用心的写作。跃渊就是这样。他跟踪采访小岗三四十年,近距离接触沈浩6年多,小岗进步的一点一滴,沈浩平凡而伟大的一言一行,都刻入他的脑际,撞击他的心灵,激荡他丰富而多汁的情感。散文的力量在于细节的真实和感情的真诚,这是跃渊给予我们的启示。

从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在大包干的“生死状”上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起,跃渊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一场农村风暴的来临,于是,他率先踏上了这块红土地,向世人展示了它蕴育着无限生机的面纱。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温跃渊捧出了《沈浩与小岗》《见证小岗》《风云小岗》等3部小岗系列作品,是他深入小岗37年生活而给他的回报。

37年来,他来到小岗的人民群众之中,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也不仅仅是为了 “猎奇”、收集写作素材,而是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不仅“身入”,更是“心入”、“情入”。到小岗村,他常常不住招待所,而是直入老乡家里,坐下来就聊,端起茶碗就饮。不仅十八位大包干带头人他稔熟如亲,而且一村老少,男男女女,各有什么特点,什么长处,他都烂熟于心。小岗村人也从不把他当外人,有好事最先向他报喜,有难处也总爱和他诉说。他则经常把心和大家搁在一处,说长道短,无遮无隔。对乡亲们的难事,他则尽其所能地排难解忧。这组系列别开生面的4部作品,与其说是他悉心采访的成果,不如说是他虚心学习的结晶。

跃渊不仅具有文艺家的特质,而且恪守共产党员的本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热衷写小岗村?”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共产党的一个党员,因此要做共产党的工具。”写小岗,写改革开放,写创造新生活的英雄形象,替人民书写,替人民抒怀,替人民抒情,他认为是党员作家的神圣责任,是自己的天职。抱着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他的写作是那样的自觉,那样的刻苦,那样的甘之如饴!为了人物细节的真实,他可以星夜赶往小岗,不知疲倦地找多人采访。为了完成自定的写作任务,寒冬之夜,他把地上铺了报纸,放了沙发垫,烫了脚,伸进放在桌肚的被子里,苦思冥索地开夜车;夏天的晚上,则将一张凉席放置水泥地板上彻夜苦战。

追踪小岗和小岗人物37年,这是怎样的坚持和坚守啊?跃渊用它的生动实践诠释了如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

周本立 2003年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退出领导岗位后,利用工作之余和闲暇时间,将所见所感录入诗中,曾出版《山水行吟》《丈量大地》《绿叶红椿》等多部诗集。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