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六一”来临之际,安徽省高院发布了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白皮书(2016~2017年)。结果显示:两年来,全省法院共判决未成年犯罪人2765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生效判决人数的2.69%,犯罪人数虽有所下降,但未成年犯罪人总数处于高位状态。(见本报今日11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扎实、不过硬,甚至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青少年在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由于不懂法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更令人警醒的是,一些青少年因违法犯罪被抓捕归案后,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法律的无知,表现出类似于“大无畏”的轻松心态——“大不了关一两年”、“几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等等,这无疑是令人惋惜和痛心的。这也提醒我们,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已经迫在眉睫。从这个层面来看,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培育青少年法治观念、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又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侵害,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方面面。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的责任,是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学提供良好保障,营造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外部支持环境,促进法治宣传教育、犯罪预防帮教社会化之间的无缝对接;学校的责任,是结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改进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渠道地让学生接触法,学习法,运用法,进而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家庭的责任,是营造一个良好法治教育氛围,培养子女的规则意识、平等意识,既要以身作则又要身体力行,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建立起法治教育协同网络,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法治教育资源,才能让法治精神的种子从小在他们的心灵生根发芽,并滋养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