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正式开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合肥即将因为各路大咖的到来而星光熠熠,“合肥制造”也将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发光发热。
无论是世界级产业集群还是独特的人才、科研优势,无论是真金白银的红包还是减负降费的政策红利,这一切都是“合肥制造”发展到今天的不二法宝。合肥制造,创新未来,对标“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合肥制造”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它独有的魅力!
创新引擎牵起世界级产业集群
液晶显示器家家户户都有,它本身并不会发光,而是要靠背光源“点亮”,背光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视觉效果,在中国,每5台电视中,就有一台背光源材料来自合肥的一家科技公司,你相信吗?
安徽芯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照说,芯瑞达是一家专业从事液晶显示背光源、半导体封装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企业与国内外诸多一线品牌如创维、海尔、BOE、LG、富士康、清华同方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目前,我们的液晶电视大尺寸背光源市场配套量,约占国内市场20%的份额。”
这样高大上的产业在合肥绝对不止芯瑞达一家。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创新产业发展的模式、成果转化的方式,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从去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交出的成绩单中似乎可以寻找到答案。合肥市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1%,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32.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3.4%,并于近期因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合肥制造”跻身国家队
为了让创新发挥引擎力,合肥建设了“8+10+7”创新平台,大企业实现企业技术中心全覆盖,吸引了39个国家级技术中心落户“聚能”。此外,合肥还构建扶持产业发展“1+3+5”政策体系,采用基金、“借转补”、财政金融产品、事后奖补等多种政策工具扶持产业发展,近3年财政资金累计投向制造业企业超10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合肥市为476个企业(项目)争取到3.94亿元年度“制造强省”建设资金,项目数和奖补资金占全省的18.4%和19.1%,较2016年分别提升4个和6.8个百分点。同时,合肥市积极对接中央、省政策热点及省政府制造强省等“4个10条”,坚持向智能化改造、绿色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小微企业融资等方面持续发力。年内先后组织5批次市级工业政策资金申报工作,兑现资金8.78亿元,受惠企业853户(次),将近13亿元的政策“大红包”给企业注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而在发红利的同时,合肥市去年全年共减轻企业各类负担92.8亿元,同比增长37%,让更多的企业可以轻装上阵。
发红包减负担“双管齐下”
合肥多年来实施制造业优先发展战略,奋力做大做强制造业,这在2017年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这一年,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合肥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合肥制造”成功跻身制造业“国家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合肥现已成为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城市,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特色明显,拥有机械、电子、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药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例,京东方、彩虹、乐凯、康宁、三利谱等70多家上下游企业聚集扎根,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
未来三年再投140亿让制造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合肥正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对标申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按照《合肥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7~2019年)》,合肥计划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围绕有特色、有优势和战略必争领域,做强做优存量、培育壮大增量,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世界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中国IC之都”、 “中国声谷”、“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光伏第一城”等制造业名片。
同时,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打造汽车家电“整机-配套-集群”、电子信息“屏-芯-终端”、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机-电池-电控”、智能装备“主机-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等若干全产业链。
未来三年,合肥将投140亿元支持制造业发展,并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制造业,将深入实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动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变革。
合肥制造,创新未来,在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路上,合肥正走出自己的特色,向“中国制造2025”对标看齐!
(本版图片由合肥市委宣传部提供)
□ 合肥这9大产业要点赞
(一)家用电器四大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之首。
(二)装备制造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
(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具有中国最全的商用车产品型谱。
(四)新型平板显示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五)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六)光伏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七)新能源汽车推广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八)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
(九)通信技术产业化走在世界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