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17亿辆。今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预计达907万辆。记者调查了解到,流入正规报废汽车拆解厂的报废汽车不到三成,大量报废汽车经过无正规从业资质的“黄牛”之手流入“黑市”,最终改头换面成拼装车重新上路行驶,为公共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5月22日《经济参考报》)
偷梁换柱下乡,改头换面上路。长期以来,在报废汽车市场大多数快到报废年限的车辆被转卖到二手车市场;其他部分车主将即将报废的机动车退出户籍,以“假转籍”“假过户”等形式大量流入黑市,或者重新组装后,被“套牌”转卖到了农村或者偏远的山区。有的报废车辆被非法拆解之后部分零部件流入汽配交易市场,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给道路安全埋下了隐患。有关数据显示,在国内近3年的交通事故中,有13%是因为使用伪劣和报废汽车配件所致。
英雄难逃迟暮,汽车也同样有自己“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要防止报废汽车重新上路,需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上明确回收主体,明确报废汽车标准,建立相关产业标准体系和更加完善的汽车回收产业链,从而实现精细化拆解、资源循环利用。
二是要引导车主通过网络平台将报废汽车提交到正规的拆解企业,缩短中间环节,逐步淘汰黑市“黄牛”。
三是要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施“分散回收、集中拆解”。对于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报废汽车回收单位或者个人,应该给予罚款等处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符合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的,应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是对报废汽车公司加强监督,一旦报废车或其零部件流入黑市,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应当与转让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五是要对车主进行补贴,对老旧车提前淘汰的,给予车主适当的奖励,提高民众把车辆送到正规报废企业处理的积极性。只有多方齐抓共管,才能使报废汽车不再成为重新上路的“流动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