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而在我们身边,残疾人的生活也可以很阳光很幸福。
近日,记者走进包河区残联和滨湖惠园社区联合打造的残疾人创业示范街,缝纫、修鞋、家政、刻章等便民服务项目分布在6家店铺中,社居委对这些店铺采取零租金的方式,帮助残疾人就业和创业。
这些残疾人找到了一份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残疾人基金会,定期去帮助更困难的居民,一有时间还会去给居民做一些义务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40多岁“再就业”只想力所能及
“我4岁时,因为发烧导致小儿麻痹症,腿就留下残疾了,成年后一直靠开残疾人车谋生。”今年55岁的周必来有一条腿看上去明显细了一圈,“这都是那时候落下的后遗症。”
后来,合肥市取缔残疾人车,这让周必来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来源,那时候他已经40多岁了。
倔强的周必来不愿意认输,找工作四处碰壁的他跟一名残疾人学习了修鞋补鞋,想要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糊口。
“光着急不是办法,我那时候才40多岁,不能整天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我要发挥我自己的价值。”残疾人一条街开了之后,周必来就在一间小门面扎根了,每天一个人在小小的店铺里忙里忙外,生意也算不错。
周必来有一个原则,但凡是附近家庭困难或者残疾人来修鞋补鞋,他都不收一分钱,碰上节假日他还到小区里去为居民义务服务,并买米油等送给附近更困难的群体,“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有更多的人比我更需要帮助,现在我能自食其力了,更要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残疾“夫妻档”开店乐悠悠
在合肥滨湖惠园社区残疾人创业示范街,58岁的何维芬和爱人经营着一家缝纫店,不到8平米的空间里,他们还帮人泡脚修脚。
“我们都是残疾人,他裁衣服我缝衣服,这样既维持了生活,也增进了夫妻感情,挺好的。”从2岁患小儿麻痹症开始,何维芬腿脚就不太利索,2016年摔断腿后,她就彻底不能走了,整天要靠轮椅出入。
因为腿部残疾,何维芬很早就去学了裁缝,虽然只能用一条腿踩机器,但考虑了很久,她决定将裁缝这门手艺一直传承下去,“现在年轻人都不会这个,还是老百姓急需的,我这么做不仅是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也是帮老百姓解决了需要。”
在何维芬的倡导下,创业示范街上的6家商户成立了一个残疾人基金会,专门去帮助残疾人,解决他们的困难。
为残疾人奔走呼唤“无障碍”
上个世纪80年代,人手一个私章,王葵就是在那时苦学刻章这门手艺。
“我腿残疾,只能学手艺活,刻章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挪动,很适合我。”不过,学刻章的过程可不容易,所有的字体都要学习,还要学会刻反字,“最忙的时候,我早上4点就要起来了。”
如今,刻私章的人越来越少,但王葵与时俱进,又做起了芯片章的生意,相比普通的章,芯片章防伪性更好,里面所有的信息可以瞬间读出来。
“我现在除了谋生外,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入了安徽阳光残障人士服务中心,和20多名残疾人一起考察社会各界的无障碍设施情况。”王葵说,每年他们都要考察残疾人卫生间、商场无障碍坡道、小区公共设施等,看看是否都适合残疾人出行,“我们会汇总情况,再上报给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