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1~3月保险业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1.15%,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赔款和给付支出3268.32亿元,同比下降1.11%。资金运用余额15.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总资产17.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84%。
根据多位业内人士对反馈的情况看,在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调整中,新业务下降将对营销队伍、现金流和续期保费等产生影响。目前,“价格战”的问题广泛存在于保险业内,非车险领域这一问题也日渐抬头。
据统计,1~3月,规模保费收入排名前十的人身险公司分别为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安邦人寿、太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华夏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分别为2614.33亿元、2268.21亿元、959.88亿元、942.90亿元、771.25亿元、646.53亿元、642.26亿元、588.57亿元、563.21亿元、415.60亿元。
其中,国寿股份、安邦人寿、华夏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规模保费收入增速为负,分别为-6.81%、-49.26%、-13.02%、-6.44%、-17.47%、-4.70%;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富德生命人寿、新华保险规模保费收入增速为正,分别为24.64%、15.95%、14.85%、6.10%。
从上观察,可以发现受产品结构调整、银行理财收益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原本“开门红”的规模保费收入出现调整性下滑。其中,新业务下滑对人身险公司的影响值得关注,不少人身险公司为此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对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业务下滑对人身险公司有多方影响,比如营销员收入下滑,导致留存率下降,影响队伍稳定;在满期给付与退保总量双重压力下,部分人身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存量较高,现金流出压力较大,而新增业务下滑,流动性则更为紧张;将对今后的续期保费增速带来影响。
此外,一位人身险公司资深人士对记者坦言,整个行业似乎更多的是在谈转型成效,但事实上压力和风险不容忽视。 ▋据《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