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族,为什么不让父母看你朋友圈?
2018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轻族,为什么不让父母看你朋友圈?
网络发布:52%的子女朋友圈曾屏蔽父母
 

日前腾讯发布了《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其中对1000多名子女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2%的人曾有过将父母屏蔽、不让父母看到自己朋友圈内容的举动。尽管绝大多数子女仅仅是因为“怕父母瞎担心”等原因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但不少父母也表示,子女这样做还是让自己心里很不舒服。

记者走访多个街道、社区,对许多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市民进行调查发现,朋友圈屏蔽父母的大有人在,而知道自己被屏蔽的却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子女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恶意。总结起来,大多是怕父母多想、担心。

一边是长辈热情的关照,另一边却是晚辈不领情般的冷漠,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本报记者

闹心的唠叨占据朋友圈评论区

小阳女士1987年生于安庆市,上大学考到了合肥市,并在这里工作定居下来,仅仅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与父母团聚。

小阳是个好姑娘,不仅工作吃苦耐劳,对待身边人也是真诚善良,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很愿意跟她交往。平日里,小阳的朋友圈除了日常工作,也常常会约好友相聚吃饭、逛街、打游戏。可每次小阳兴高采烈地发朋友圈,却总会引来妈妈的留言:“赶紧解决个人问题!”

这让原本沉浸在和朋友聚会这样愉快气氛中的小阳,立刻如同浇了一盆冷水。类似情况多了,小阳就很是别扭,于是有一天,她给父母设置了分组,发朋友圈也是首先选择“不让他看”,并勾选父母这一组。

事实上,对于母亲的叨唠,小阳有着不快乐的记忆。“她简直对我的婚姻大事丧失理智,托人给我介绍对象,对方再不靠谱、条件再差她都同意。”小阳说,为此她多次和妈妈吵架甚至冷战。

几年前,她给父母买了新款的智能手机,想着是能随时交流,但不久便发现“闹心的唠叨又回来了”。“我为了生活努力着,她有些话说得我都窝火。算了,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把母亲屏蔽了吧,少给她唠叨我的机会。”

双方关心的问题不在一个“频道”

走访中,不少年轻人表示,随着年龄长大,特别是工作以后,总是希望父母干涉的生活越来越少。

“特别是独立生活开始之后,难免有些私生活的事情不希望父母知道,毕竟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跟我们还是有区别的,许多无伤大雅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就是天大的事,必须制止。”徐先生说,他的一些生活小习惯总会时不时招来父母在朋友圈一顿留言数落。

“都是关心,都是好意,但很多都没有必要。现在工作挺忙,我更希望他们跟我聊聊家里的趣事,比如爸爸又怎么跟家里的小狗斗智斗勇,防止小狗啃沙发,比如妈妈最近买到了什么漂亮衣服,想吃什么东西却买不到等等。”他说。

垃圾信息太多,子女不再看父母朋友圈?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年轻人不仅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也不再看父母的朋友圈了。

“你看我爸的朋友圈,什么不看不是中国人,什么豆浆和油条一起吃会死掉,还有这个,保持这30个好习惯让你活到100岁。每天就是这些信息。”合肥的小张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不停抱怨,每次向父母提出不要看这些骗子文章,可父母嘴上答应,行动上却并不改变,还是每天发这一类的文章。

这些内容对于父母来说也许算是“新鲜”,但对于为人子女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些没营养的垃圾信息。七八年前新闻里讨论过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今早就解决了,但父母还在转发。”小张说,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信息、链接,一看就知道是诈骗信息。

最初,小张总会郑重其事地向父母普及国家打击网络诈骗和微信诈骗的知识,可却总是收效甚微。

说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没效果。最终,小张选择了屏蔽父亲的朋友圈。“很怕他受骗上当,但又希望他能被骗一次,这样才有切肤之痛,才明白哪些真的是骗子。”小张说。

一些父母感到失落

通过走访可以发现,父母在得知孩子把自己屏蔽出朋友圈后,大部分人都表示了“失落”和“自责”,记者也采访了几位父母。“朋友圈还有这样的功能?”小阳的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虽然我相信女儿一定有难处才这么做的。但得知这个情况还是很失落,觉得在我们母女之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我是关心她的,可换来的却是不理解。

当然,也有父母对此表现出了自责。“平时我只注意对孩子的管束,但其实仔细想想,是不是我们给孩子的约束太多,压力太大了?”采访中,一位母亲表示,她会反思自己以前的言行,希望能和子女相互理解。

专家:破解难题,要靠日常面对面沟通

“上了年纪的老人退休后,与社会逐渐脱离,这是挺普遍的现象,所以他们需要借助手机继续关注社会、关注家人。”多年从事养老研究工作的一家养老机构经理负责人表示,自己也经常注意到父母的朋友圈里出现类似的信息。

智能手机、沟通软件对老人来说尚属“新鲜”,老人才会不择时机地叨唠孩子,或是不辨真伪地转发一些虚假信息。他建议子女多以实际案例让老人保持一定的警惕。即便是老人发自己的生活信息,也要提醒他们,不要在照片、文字中泄露隐私信息。

而对于老人对子女的唠叨引起的反感,他觉得儿女应该更多体谅老人。“毕竟是老人的关心。如果你的父母常常在朋友圈里唠叨你,那你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与父母的交流太少了呢?”应该与家人联系,“尽量别发语音文字,而是打个电话,有条件的话能多回家才是最好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