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习,单位里给中层人员发书,这是第一次发政治以外的书籍,自己当然喜欢。周五下班前,我将这些书统统席卷回家,像发了一笔横财似的,不仅可以省去买书支出,双休日又可以“自学”了。
买书,是一个阅读爱好者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我的书架上的书早些年的主渠道是从新华书店购得,这里是合肥市最繁华的地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遇到了“科学的春天”,书店天天人头攒动,记得在开架售书后,几乎要把书架挤倒了,可惜,自己一个穷学生没有经济实力,看到一些喜欢的书,只能爱不释手的放下。工作以后,仍然爱买书,每过一段时间就去逛逛。几年前,新华书店搬到安徽图书城,这里的环境比原来的新华书店要敞亮许多,但是更像一个城市综合体,里面除了出售图书以外,还有饮食、文具、书画等销售,自己办了会员卡,可以参加打折。
就像一个食神一样,要想品尝人间的美味,不能只去星级酒店,隐藏在巷陌的“苍蝇饭馆”也要光顾,这里不仅有新发现,性价比也高。三孝口“光明影都”的知芳书店就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小刘老板遇到新书就打电话给我,说我喜欢的书来了,不过几日,自己会去选上几本,去年,书店盘了出去。2008年,为了孩子高考,我们全家在寿春路老市政府宿舍租房子住,附近的书店多,一年里,我把附近所有的书店全部逛完,有的成了常客。这几年,发现在长江饭店东侧,有一家专门销售文史书籍,老板也读书,很了解读者的“胃口”,积极向你推荐书目,全部是正版书,价格甚至可以打六折。
到外地,自己对高楼大厦、购物中心都没有兴趣,也想着去逛书店。北京的西单图书城和上海福州路的书店是我光顾最多的外地书店,那个时候的感觉是大城市的新书上架快、品种繁多,总会选上几本。2006年春天,我因公干到首都,住在王府井大街,在“涵芬楼”隔壁,这是商务印书馆的售书点,售货员似乎很能理解顾客,在付款结束后,会小心翼翼把书尾页打开,盖上“涵芬楼”字样篆刻印鉴,再双手递到顾客手中,在这里我一下买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顺生论》《老饕漫笔》。每到一些旅游景区,不忘搜购。今年春节,和妻子去泰安,我因为上过泰山没有去,她去爬山,我独自在山脚下闲逛,遇到有一家叫“文友书店”,我一头钻进去,买了几本关于泰山的介绍,又买到季羡林大师的《谈国学》,让我兴奋不已。
去年,瑶海区文化艺术中心竣工。这里面有一座图书城,离家不足一公里,修建得像个图书馆,给读者安排了许多桌椅,可以静心阅读,这和商业行为肯定有抵触。我经常到这里坐上一小时,即使不买书,看看四周的书架,只身浸润在知识的海洋就足以让人陶醉了。
面临波涛汹涌的网购大潮和微信,我也尝试着买了一些,确实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也比书店便宜。但是,我还是喜欢在书店里徜徉。
买书,与其说是一种购买行为,到不如说是精神食粮的采购,我经常在琳琅满目的书架旁翻阅散发油墨芳香的书籍,抚摸书籍的封面,那是一次的修行选择,是一次情怀接续,更是一次聆听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