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尾声,春光洋溢,百花飘香。4月28日,在宿州市萧县的凤翔体育场内,一场振奋人心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里上演。由省委宣传部,宿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文艺扶贫 携手小康”2018年首场惠民演出来到了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百余名文艺工作者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送来丰富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了文艺在扶贫工作中的助力作用。
挖掘当地资源 传承非遗文化
振奋人心的歌舞、逗趣的相声、轻快的板书、经典的戏曲联唱……当日的演出现场,洋溢着欢歌笑语,3000多名干群沉浸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将萧县的特色曲艺——渔鼓进行了创新演绎。“渔鼓是萧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要不是县曲艺队从全县唯一一个懂渔鼓的老艺人那里,把他的哼唱记录下来、谱成曲,怕是早就失传了。”“渔鼓道情”节目的编导、70岁的毛宏伟告诉记者,该节目全部由萧县老年大学的成员完成,在弘扬传统曲艺的同时,传递出了脱贫攻坚、中国梦等时代元素。
安徽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庆告诉记者,本次演出的节目“有血有肉”,结合了时代特色,鼓舞了当地人脱贫的士气。“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把当地干部群众脱贫的积极性和信心充分调动起来,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责任、担当展示出来,也把全省优秀的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出来。”据董庆介绍,今年的首场演出后,惠民演出还将在全省进行9场,为各地干群送去文化大餐。
艺术家现场泼墨 助力文艺扶贫
当天的演出现场,除了汇聚数千名干部群众,还有80名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和20多位书画家,其中两名一线扶贫干部还作为代表走上舞台,讲述了自己扶贫心路。
今年29岁的萧县刘套镇管粥集村扶贫专干徐婉婉告诉记者,自己的丈夫也是镇上的扶贫干部,夫妻二人“白加黑”“五加二”地忙于扶贫工作,甚至无暇顾及两个孩子。“孩子大的4岁,小的才2岁,大孩子去年底开始反复发烧,后来查出了肺炎,去了上海住院。看着孩子受苦,我真的很心疼!”徐婉婉提到孩子,自责不已。
“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做的工作,想到和我并肩作战的扶贫干部们,还有渴望脱贫的乡亲,我感到扶贫的路上不只有艰辛,更多的是有情、有义、有爱。”徐婉婉说道。
现场的采访和交流,让群众深深感动,更加体会到了扶贫干部的付出和苦心。当地的书画名家也现场挥毫献艺,将作品赠予扶贫干部。据悉,艺术家现场画作中,还有一部分将参与义捐义卖,助力文艺扶贫。
丰富精神大餐 提振脱贫信心
当日的精彩演出,令现场观众大饱眼福。观众中,不乏曾经的贫困户,以及正在为脱贫目标奋斗的困难群众,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这样大规模的演出从未现场观看过,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
“节目演得很贴近生活,歌词里的‘奋斗’‘美好生活’唱得我很激动。”毛郢孜村贫困户黄化奇今年68岁,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2014年,老两口都相继得了大病,导致日子更加艰难。建档立卡成为贫困户后,看病有了兜底保障,身体恢复后,老两口还享受了就业扶贫的政策,双双干上了保洁员的工作。
“垃圾不落地,萧县更美丽。”如今的黄化奇还是管辖范围内的保洁队长,夫妻二人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2016年底脱了贫,“我们现在可以自食其力,再也不用向国家伸手了!”
62岁的孟庆松是个孤寡老人,家住龙城镇人民村祁孟庄,由于缺乏技术,目前尚未脱贫。“在村里的帮扶下,我贷款1万元养了7只羊,每只补贴400元,现在已经繁殖到了18只,一年收入6000元;家里种了三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光伏发电,一年收入3000元……” 观看演出间隙,孟庆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自信满满地说:“我有信心今年一定能脱贫,申请都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