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及“转售”知识付费产品已形成一条产业链。现实中,除了微信群、QQ群外,大量的专业课程现场录音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被公开出售,原价过千元的线下课程内容仅需支付几元到几百元不等。卖家既出售单门课程,也通过会员制的形式打包出售课程合集。(4月25日《南方都市报》)
我国迈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各种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知识更迭速度加快,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地位愈发凸显,很多人由此产生了知识焦虑,上网购买各种知识分享课程充电。近两年,知识分享经济很火爆,一些热门课程,动辄就是几十万元、数百万元的销售收入,还诞生了不少依靠卖知识课程致富的专家、学者。
比如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报道称其开售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在某APP上的专栏订阅用户达25万,以199元的单价来算,这门课程能为这款APP带来近5000万收入,薛兆丰个人收入也高达上千万。但这些热销知识课程,在网上都能找到免费资源,电商平台上也能低价购买到,显然这对知识平台和授课者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直接影响到知识课程销售收入。
知识付费模式的流行,说明部分民众求知欲上升,开始接受花钱买知识的理念,乃是对知识价值的肯定,也创造了知识变现的机会,对知识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令从业者和公众受益。然而,卖家非法低价售卖知识课程的做法,却犹如窃贼一般,盗取了知识经济的所有人权益,令知识经济的基石遭到破坏,严重挫伤从业者的积极性,拖累知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打击,目前民众普遍接受了影视、图书、音乐等知识产权概念,付费消费习惯也逐渐形成。相比之下,民众对知识课程的产权认识度,还存在很大的观念差距,付费意识不太强烈,仍然需要加强观念教育,逐步树立起知识付费的消费习惯。同时,也要加强对知识课程侵权的打击力度,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作者的积极性,进行更多创作,为民众奉献更多知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