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渭南市区数家汽车4S店给华商报反映,4月初陆续接到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的通知,从4月1日起至9月30日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禁一切修理作业。企业质疑:禁止一切修理不合理,不合实际情况,一般性维修如换轮胎、换零部件等,并不会产生废物废气,如此规定对企业经营影响极大。(4月25日《华商报》)
诚然,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的确需要铁腕治理,然而铁腕决不等于没有边界和底线的蛮干。一刀切禁止汽修,是非理性的严厉,一方面透露出管控思维的懒政惯性,相对于对汽修禁止钣金和喷漆作业,禁止一切修理更简单更直接,更便于管理,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治霾自上而下压力倒逼的焦虑,唯目标而治霾,为落实部署而治霾。显然,这样的治理显得机械而被动,是缺少智慧的蛮干。
事实上,实行削峰作业只是改善大气质量的治标之策,唯一的功效是避免集中排放“爆表”,求得一个好看的空气污染动态指数,减少社会对空气污染的恶劣体感,却改变不了污染排放的实质问题。如,汽修行业钣金和喷漆作业的有机挥发物排放,需求在那里,错峰没排错峰后还是要排,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降低其排放的清洁程度,对大气环境污染最小。推而广之,治霾需要在所有排放领域整体做“减法”的基础上,再做“除法”,否则,总的大气污染排放量始终居高不下,削峰调控必然是漫长的周期,将会耗费更大管理成本。
治霾需要标本兼治,科学而为,精准施策。如汽修行业对大气的影响,在推进削峰排放的同时,重点还是要督促行业加大钣金、喷漆等作业的环保投入,配套设备、优化工艺,减少污染。同时,治霾也需要健全更科学的约束机制,更多的依靠健全的监测数据体系,来引导和倒逼地方加强治理,制定治霾可以采取的方式、手段,明确相应权限的边界,供地方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合理合法选择,灵活掌握,尽量少些运动式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