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发展 迸发无穷活力
2018年4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徽创新发展 迸发无穷活力

▋见习记者 徐越蔷/文 黄洋洋 高斌 周诚/图
中科大开展“墨子号”科学实验进展介绍
“量子之父”潘建伟在实验室工作
俯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2017年,全省申请发明专利93527件,居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1位;获授权发明专利12440件,居全国第7位、中部地区第1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7件,居全国第9位;技术合同成交额245亿元……一连串的数字,折射出安徽热火朝天的创新氛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徽作为科技大省,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对安徽创新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放眼当下的江淮大地,一轮轮创新热潮涌动,一批批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产品、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产业、创新型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在安徽这片热土上,创新发展理念加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新“高度”:“国之重器”闪耀安徽力量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并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体系。

2017年5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宣布,该校主导研制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由实验测试表明,该量子计算机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类似的实验加快至少24000倍,比人类历史上首台电子管计算机和首台晶体管计算机运行速度快10~100倍,创造世界纪录。

2017年9月29日下午,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运行,并现场进行了演示活动,这是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

蚌埠玻璃设计院攻克世界最薄0.15毫米显示触控玻璃并实现量产;“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多次创造世界纪录;中国电科38所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照亮”神舟回家路……

历数一个个亮点,让人激动不已。

去年以来,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相继涌现,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95%,创新已经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

2017年,安徽科技创新迎来崭新的发展前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继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产生变革性技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推进建设,安徽创新发展奋楫扬帆,勇立潮头。当前,我省正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等“四个一”创新主平台,持续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推动尖端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凝聚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资源,打造全链条式的产业创新体系。

创新“密度”:产业集聚下的“雁阵效应”

2016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第一站就来到科大讯飞展区。在科大讯飞多语种翻译展台,总书记观看了中英翻译的演示。

早在2006年,这个远在合肥的小企业就震惊了国际语音界。在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上,科大讯飞夺冠。此后12年间,科大讯飞在此项赛事上十二次夺魁。伴随着一次次的技术突破,科大讯飞也从一个大学生创业企业,迅速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

站上语音技术的巅峰后,科大讯飞迅速转型,瞄准人工智能。去年,科大讯飞开发的“智医助理”以优异成绩通过2017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交上一份人工智能优异答卷。站上语音技术的巅峰后,科大讯飞不断开放平台,做强生态产业圈。目前,讯飞云平台注册开发者团队已经突破45万,带动超百万人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进行双创活动,上线各种应用产品为金融、教育、社交等数十个行业提供了海量的优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处理技术。以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一批开发者、创业者快速集聚,产业基础迅速壮大。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一个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企业的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中国声谷”在合肥逐渐发展壮大。去年,中国声谷实现年产值510亿元;截至目前,集聚了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等200多家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从基础研发、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走进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展厅,眼前仿佛正在上演一幕“机器人总动员”:外形各异的机器人各有“绝活”,或精准抓取小零件,或堆砌包装盒,或书写毛笔字……自主创新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使得埃夫特亮点频出,成为芜湖乃至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一张名片。

埃夫特的发展,让机器人产业在芜湖形成了集聚效应,一批像埃夫特这样的机器人企业在芜湖迅速抢占细分市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去年,芜湖在全国率先出台《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设立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和机器人产业担保基金,着力打造政策支持、投融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支撑、应用推广六大产业支撑平台,推动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集聚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国字号机器人产业方面的产业园区,芜湖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全力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链,目前已有百余家机器人企业落户,形成了多个企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去年年产值超百亿元。

0.4毫米、0.2毫米、0.15毫米……“最薄的那块玻璃,跟一张A4纸差不多厚,薄得都快看不见了!”在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展厅内,参观者无不惊叹。

珠城蚌埠,素有“玻璃之城”的美誉。如今,其硅基新材料产业势头强劲。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目前蚌埠形成了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为龙头,以龙子湖区、高新区为核心区域,以新型显示、太阳能电池和特种玻璃制品3条产业链为主线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

技术可以支撑企业,企业可以衍生产业,产业可以聚合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则可以辐射一个产业矩阵。

这,就是科技爆发的能量与力量;这,就是创新绽放的实力与魅力。

合肥智能语音产业、芜湖机器人产业、蚌埠硅基新材料产业……“一木独秀”终变成一片“茂密森林”。合肥、芜湖、蚌埠崛起一个个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这正是安徽省聚力创新的生动实践。

统筹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去年,我省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语音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蓬勃发展,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4%,比2016年提高5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4%;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6年增长20.4%,增加值增长14.8%,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5%,科技之花结出丰硕的产业之果。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产值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4.2%提高到28.8%。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