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县,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曾孕育出20万名“走全国 卖全国”的勤劳药商,让太和成为全国最大的药品集散地,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大批药商华丽转身,又让这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药企。
如今,依托现代医药的产业优势,太和经济开发区又闯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创造了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太和模式”。
“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积极依托现代医药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医药高地’,举全县之力,奋力冲击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月8日上午,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太和县政协副主席、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向记者展开了一幅描绘开发区的美丽画卷……
“医药高地”,塑造“产城一体”
“医药产业是太和经济开发区的首张名片,更是太和县打造全国医药高地的重要保证。”太和县政协副主席、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说道。
他介绍,作为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太和经济开发区依托医药市场这一平台,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医药生产、研发企业入驻,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成为阜阳市唯一入选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十大高成长性产业。
同时,为全力推进医药产业实现整体跨越发展,太和经济开发区及时规划实施了12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岛“太和生物医药岛”项目,走“产城一体”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大、国内最重要的医药生产研发基地。
2015年9月,省政府确定了第一批1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太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皖北县域唯一入选的基地。
如今,太和经济开发区正积极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基地、中国国际精准医学创新产业园、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高端特色制剂产业园等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以华润集团、北京悦康药业、贝克药业等为代表的医药生产、研发企业入驻,引进高端人才团队35个,共享诺贝尔奖得主专家3人,共享国家院士3人,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海归博士38人,创造了新兴产业崛起的“太和现象”。
“假发经济”,搭乘“智造”快车
采访中,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国庆介绍,开发区规划提出发艺“1415”发展战略,即一大支柱产业:时尚发艺文化产业;四大发展方向:研发数据化、制造智能化、产品订制化、营销多元化;一大中心:全国重要的发艺文化研发中心;五大基地:全球第一个发艺文化智能制造基地、发艺文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发艺文化展示与人才培训基地、全球重要的发艺品成品展销基地、全球发艺品原材料购销集散基地。
如今,太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原材料集散地。数据显示,园区年收购原料发3600余吨、原料发收购专业户达1万多户、营业收入50多亿元,发制品进出口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依托这些资源,太和县经济开发区打造的占地8平方公里,集研发、生产、会展、交易、生活、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发艺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研发、制造、原材料加工一条龙的发制品产业基地升级版,同时利用信息系统、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撑,引入3D扫描、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制造技术,打造一个由发制品消费客户直接发起订单,到工厂定制生产,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全方位跟进的智能制造平台。
激活产业,汇聚巨大“动能”
数十年风雨历程,沧海变桑田。在我省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激励下,太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也正在提速。
赵伟介绍,按照“园区聚集、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加速发展”的思路,太和经济开发区正坚定不移地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聚高地,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现代医药产业为支撑,特色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大健康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基地产值年均增速预计可达50%以上。
“我们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赵伟说,开发区已经通过创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现在的开发区如同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到处是机遇,遍地是项目,建设场面如火如荼。
如今,太和经济开发区正朝着“千亿元园区”的目标坚定迈进。未来,太和经济开发区将乘风破浪,为太和美好的明天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