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建
父亲这一辈子最大的喜好就是看书,他的空余时间有一大半都是在书籍的海洋里度过的。从我记事起父亲的枕头旁总放着一本书。睡觉前、醒来后父亲都要翻看几页。读书,可能被父亲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概深入其心吧。
父亲的学历并不高,只有初小,但在解放前的农村,也可算半个知识分子了。上小学时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后因家境困窘,父亲被迫辍学。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是想方设法向别人借书来读。到田间劳动时都带着本书,别人休息他就坐在田埂上看起书。公社干部看中父亲的刻苦好学,推荐他做了大队会计,他接触书的机会大大增多。父亲读的书,其实也算不上正规的书。大部分是黄历书、种田手册、会计业务书籍等等。但不管是什么读物,父亲都读得很认真,读得仔细。父亲是党员,对时政尤为关注。我清晰地记得,父亲经常抱着一本《毛泽东选集》看得入神,目光专注而凝重。《毛泽东选集》他都不知读了多少遍了。可他视如珍宝,读得津津有味。
可是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大,父亲的视力开始下降,书本上的字看着日益模糊起来,要戴老花镜才能稍微看得清。但是,他对书籍的向往丝毫未减。每到周末,父亲便会打电话让我这个做教师的儿子带本书回家给他看,有时候我要加班,没有办法如约回去,听得出电话中父亲的失望。我知道,没有书读,让父亲心痒难耐。
于是,我双休日总是尽可能回家,递给他一本新书。父亲见到书欣喜若狂,捧起书便如饥似渴阅读起来。他读书似品尝一种香茶,细斟慢饮,如痴如醉。有时候父亲笑着对我说:“儿子,陪我一起看会儿书,好不好?”我点点头,父亲一脸的幸福。我坐在他的身边,担任他的“解说员”。父亲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就念给他听。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我给他讲解。阅读完一个段落一个章节,我就和他一起讨论文中的人物和情节。
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里,父亲就借助字典或词典读书。他一个人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每每读有所得、读有所思,就在书旁作批注,或写在笔记本上。我回到家,父亲就和我一起探讨。他虽然眼神不济,但思维仍很敏捷,他的读书日记不乏真知灼见;他的记忆力尚可,书中的优美章节他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诵。有时我逗他:“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读书还有啥用?”父亲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读书,是为深思熟虑,通情达理。读书,是为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加合理。”我理解父亲,他一生粗茶淡饭,贫穷困窘,但他以书为伴、以书为乐、以书为师、以书为荣。他饱经人世间的沧桑,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是书帮他保持平静恬淡的心境,喜、怒、哀、乐在书中得以交流;困惑、疑虑他都能在书中得到答案,在书中获得喜悦,求得开脱。他从书中已获得极大的满足。
陪父亲读书,让我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领悟到不少做人的道理,真是其乐无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