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昌准:碧血丹心铸英魂,为创造光明新中国献身
“寒门学子”上一本 最高可降20分录取
下一篇4 2018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俞昌准:碧血丹心铸英魂,为创造光明新中国献身

 

一踏入芜湖市神山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俞昌准的画像赫然入目,前来参观的市民纷纷驻足鞠躬,表达对英雄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

俞昌准,又名俞仲则,1907年生于安徽南陵县谢家坝俞村,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一个。他9岁入私塾读书,12岁考入南陵春谷高小,16岁考入上海南洋中学。在上海,他受到进步思想熏陶,经常聆听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蔡和森、任弼时等人讲授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并认真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努力提高革命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同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俞昌准回到家乡组织成立“南陵反帝大同盟”和“南陵各界人民支援‘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群众声援五卅运动。不久回到上海,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俞昌准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天起,就决心把全部身心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他在1926年创作的《我是一柄锋利的朴刀》诗歌中写道:“我是一柄锋利的朴刀,我能够冲锋陷阵,我会得杀魔斩妖;主人啊!我的亲爱的主人啊!使用我!充分使用我吧!使用我,打倒帝国主义;使用我,消灭封建王朝。”

1926年8月,受党组织派遣,俞昌准再次回到南陵,开展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和发动农民运动。同年11月,中共南陵县特别支部成立,他任宣传委员兼秘书。1927年初,任中共芜湖特别支部委员和共青团芜湖特委宣传部长,组织群众支援北伐战争。

大革命失败后,俞昌准在芜湖一带开展地下斗争,创办《沙漠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国民党新军阀的罪恶行径和反动嘴脸,明确地提出“敌人有机关枪大炮,我们有斧头镰刀”的口号,深入芜湖等地厂矿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人群众建立党的组织,号召工农大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作坚决斗争。

党的八七会议后,他再次回到南陵,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南陵县农民协会,并向中央巡视员任弼时同志汇报工作,提出建议。1928年1月,南芜边区苏维埃政府在谢家坝宣告成立,俞昌准任政府主席,安徽由此树起了红色农民暴动的第一面旗帜,诞生了第一个红色农民运动政权。南芜边区苏维埃政府提出了“抗租、抗息、抗债、抗税”、“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史”、“打倒新军阀”等口号,声势浩大,震撼南陵、芜湖两县。同时,以农协会骨干分子成立农民赤卫队,设三个中队,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就此开始了。

俞昌准领导谢家坝、白沙圩农民武装暴动,有力地打击了地主豪绅的威风,并直接威胁南、芜两县国民党政权,武装暴动遭国民党军队镇压后,他转移到安庆,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以安徽大学学生的身份作掩护,领导和组织学生运动。同年9月任中共怀宁县委委员、共青团怀宁县委书记。

1928年11月22日晚,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理直气壮地反驳敌人:“我们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黑暗统治,创造光明的新中国,何罪之有?”1928年12月16日,蒋介石亲自下令,俞昌准被国民党军警杀害于安庆北门外刑场,刑前沿途大呼革命口号至口鼻出血。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后难友从狱中带出俞昌准用铅笔写下的两行字:“我知必死,望慰老父”,“碧血今朝丧敌胆,丹心终古照亲人”。

▋记者 于彩丽 见习记者 徐越蔷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