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经贸领域动作频出,进口钢铝产品征收高关税,对中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在美国的官方叙述里,对华贸易战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然而,事实是否如此?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看一下。 ▋据央视新闻
美对华“贸易战”主打牌:
国家安全、知识产权
“贸易战”打响,美国此次举措可简单归纳为232和301,分别对应保护“国家安全”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232是美国政府用《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向产自中国的钢材和铝材征收25%和10%的关税,关键词是国家安全。
301是最近一轮的“301调查”,白宫根据《1974年贸易法》对中国知识产权等问题收取的惩罚性关税,关键词是知识产权。
美国政府表示,针对中国出口美国钢材征税,是因为中国钢材危害到美国国家安全。
然而,从中国海关、美国钢铁协会和第三方机构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三家数据统计来看,2006年中国出口美国钢材540万吨,2017年却只有118万吨,跌幅78%,原因之一是美国期间多次对中国钢铁制裁。
如今,美国进口钢材数量排名中,加拿大排第1,中国第11。但232报告中一共提到中国202次,提到加拿大只有24次。
结果,中国却被征收25%关税,加拿大在这轮制裁中被暂免。
这是不是美国的双重标准,是不是拿国家安全当借口搞保护主义遏制中国贸易,似乎一目了然。
搞贸易保护?
美国每创造1个就业将损失18个就业
据美国全球贸易公司公布的报告显示,此轮特朗普对中国钢铝征收关税会在钢铁行业增加26346个就业,但对于汽车、建筑、交通和制造业等需要购买钢铝来进行生产的下游产业来说,关税提高了钢铝价格,成本增加将造成公司减少495136个工作机会。关税最终将造成468790个岗位的净流失,相当于每创造1个就业,损失18个就业。在此前,2002年,小布什政府对中国增收30%钢铁关税后,造成下游产业20万工人的失业和40亿美元的工资损失。
美真正目的:
拖慢“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
依据美国“301调查”,美方因中国侵犯美知识产权,对未来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行业进行制裁,具体分为十个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这十大领域与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列的十大领域完全吻合。对此,《纽约时报》文章中表示,美国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实业兴邦的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
2017年11月,在美国国际与战略问题研究所CSIS的中美经贸论坛上,参与或支持301调查的对华鹰派也表示,美国下一轮对华经贸制裁目的是要拖慢甚至拖垮中国高精尖科技全面赶超美国的进程,保证美国高新技术全球领先,以及战略领跑地位。
所以,从微观上看,知识产权的确是中美的一个议题,但宏观上讲,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是美国背后的更深层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