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百姓故事 扬琴书文化
2018年3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省级非遗项目淮河琴书传承人孟影:
唱百姓故事 扬琴书文化

▋记者 于彩丽/文 张天峰/图
 

“十九大精神人人喜,字字句句都说到老百姓的心窝里,乡村要振兴,农业发展不宜迟,土地承包权到期再延三十年有多给力……”3月27日下午,阜南县2018年送戏进万村文艺演出来到了会龙镇,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省级非遗项目淮河琴书传承人孟影带着她的琴书力作《说说咱村新变化》和《文明村风波》再次回到家乡,为父老乡亲唱了起来。台下观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唱的都是身边事,好听!土地承包权到期再延三十年,一听就懂了。”家住会龙镇吕大园村的村民聂广云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王莲芳吃过午饭就专门跑来听孟影的琴书,“都听了不少年了,她经常来这唱 ,俺们就来听。”     

俯首甘为孺子牛

走进村头巷尾 说唱百姓故事

孟影出生于琴书世家,7岁便能操琴唱曲,12岁登台演出并崭露头角,今年年近50岁的孟影,在近40年的从艺生涯中,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集镇,还曾踏上国际舞台一展风采。

在孟影的记忆中,自幼跟随父亲一路卖艺走村串乡,从一个集镇到另一个集镇,基层群众成为父女俩最忠实的观众,她的名气渐渐响起来。“在最困难的时候,是琴书养活了我们全家,是百姓养育了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下琴书。”孟影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

2004年,孟影凭借《一块碎玻璃》获第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这也是中国曲艺最高奖项。成名后的孟影仍旧扎根基层,努力创作,“孟老师出名了也不忘父老乡亲,每年都来会龙镇演出好几场,唱的还都是群众身边的事,我们都喜欢听。”特意来听孟影唱琴书的会龙镇闫庙村李秀梅提起孟老师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2015年,孟影以一个真实好干部为原型,创作了一部讲述新型干群关系的作品《轧狗风波》。她带着该作品,走进社区、乡镇,进行艺术化宣讲活动近200场。每到一处,她就借机询问群众对该作品的意见看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轧狗风波》最终获得了第七届中部六省文化艺术节政府奖、群星奖等奖项。

近年来,孟影先后创作了《买巴掌》《喜事多多》《邻里之间》《恶梦》等作品,都是反映基层群众所思、所想的事情,受到群众好评。

报国还倾忠义心

唱响十九大 践行文艺工作使命

在孟影看来,琴书主要有两个功能,一为娱乐,二为教化。在了解群众喜好之后,孟影想到把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琴书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唱给老百姓听。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孟影在2018年阜阳市“三下乡”活动走进阜南县王家坝的文艺演出现场,唱着自己新创作的淮河琴书——《说说农村新变化》。在近十分钟用方言土语表演的琴书中,孟影唱出了乡村生活的新变化,说出了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引来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王家坝镇崔集村村民李士文说,之前不清楚十九大讲了啥,听了琴书说唱的小故事,差不多了解了。

之后,孟影创作了多部相关的琴书作品,《我为阜南唱文明》《农家乐》等作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朴实生动的故事,唱清楚、说明白十九大精神。

孟影唱琴书,擅长于故事类,对于十九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性较强的句子,唱不习惯。“一开始我也唱不好,记不住词,唱的遍数多了,也理解了,就顺口了。”孟影的儿子李昱说,“从小到大,要么就是出去演出不见人,要么在家就被我妈唱琴书吵醒,天天五六点钟就起来背稿子,不过我也很佩服她,那么长的一大段,她都能很快背熟并唱下来。”

孟影说,作为文艺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因为群众爱听 她唱“破”嗓子

“只要老百姓喜欢听,我就继续唱。”多年来,孟影始终坚持在农村基层演出,过去一年,她参与的演出就有320多场,其中公益性演出达200余场。

“百姓们闲下来的时候,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从腊月到正月,平均每天都有一两场,多的时候一天要赶三场,在车上化妆、换衣服、吃饭都是常有的事。”孟影说,百姓们的热情总是让她难以拒绝,“本来准备唱半小时的,唱完乡亲们都不走,还让唱,我舍不得拒绝,有时候一唱就能唱上两三个小时。”

这样高频率、长时间的演唱,对嗓子来说,无疑也是一大挑战。2008年元旦前,孟影因疲劳过度,嗓子一度哑到说不出话来,一唱就破音。强忍着唱完了当天的演出,她一个人跑去南京的医院,经诊断为声带小结。医生告知孟影,必须休息,手术后至少要休息半年,否则以后就不能再唱了。“对于一个曲艺演员来说,失去嗓子就像失去第二次生命。”孟影只得“乖乖”手术。

但手术后的孟影并不“安分”,术后一个多月,春节即将来临,她深知年底是演出最多最忙的时候,不能辜负观众的期待。“当时嗓子没有完全恢复好,没法连续唱,有人告诉我可以在录音棚里提前唱了录好,到台上对个口型。”没有别的办法,孟影只能试试看。2008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她带着录好的琴书上了台,“本来说好上台不用再唱的,一看到观众我没忍住就又唱了起来。”这一唱,尚未恢复好的嗓子又再次受了伤,不得不重回医院继续治疗。如今,孟影的嗓子已大不如从前,但她从不后悔,“只要观众们喜欢,都值得。”

春播桃李三千圃

收徒传授 让淮河琴书薪火相传

凭借30多年的经验积累,孟影在传统淮河琴书的基础上,把当地淮词、大鼓、坠子和民间小调融进创作中,同时还把黄梅戏、嗨子戏、京剧和豫剧等糅进演唱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琴书艺术之路。

为了让淮河琴书发扬光大,她不但遍访名家拜师学艺,还收徒传授,悉心教学。

“眼神分为软眼神和硬眼神,一上台,就要用眼神跟观众交流,然后上来鞠躬,用眼神告诉观众,接下来我要为你们表演了。另一个就是要注重人物的跳进跳出……”3月26日下午,在阜南县淮河琴书传承基地,孟影正在现场对李丁丁等几位徒弟教学。“孟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排练起来基本上不看时间,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为止,晚上排练到十一点也是常有的事。”李丁丁告诉记者,从孟老师身上不仅可以学到琴书表演,更重要的是,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和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做法深深地感染者每一位曲艺初学者,牢记文艺工作者始终离不开群众,要做到德艺双馨。

采访中,孟影表示今年计划做一场个人演出,“把自己这些年来的获奖作品和较为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向家乡父老作一次汇报演出。”

演出之后,孟影会把主要的工作放在淮河琴书的传承上。“目前,我已经带了几个学生,其中李丁丁在全国青少年曲艺大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同时,我准备把这些年在淮河琴书创作、演出以及比赛中的经验、感悟和音像资料等整理出来,以便于淮河琴书的传承。”

□记者手记

多年来,孟影从淮河琴书中讨过口粮,赢过奖杯,获过赞许。难能可贵的是,她身为国家一级演员,始终不忘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并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不断进步。她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艺术创作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孟影老师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只有与广大群众面对面,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采写出最真实、最有温度的作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