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已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调查显示,搞笑有趣和消磨时间是受访者认为短视频能够吸引大众的主要原因。然而,一些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为求标新立异吸引眼球,走上低俗歪路。不少网友吐槽,许多短视频平台已沦为低俗秀场。(3月29日《人民日报》)
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受众填补闲暇时间的需求或获取感官刺激的心理,自然颇有“市场”。但内容如果不乏“低俗”甚至走上“歪路”,这就不是什么好兆头了。
比如有的以生吃猪肉、大口喝酒等行为博人眼球,频频在画面中高呼“请点赞”;有的打着表演才艺的幌子,借助夸张妆容或奇装异服迎合猎奇心理;有的夹杂“荤段子”,以色情露骨内容打起擦边球。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显然,这样的短视频,不仅令人大跌眼镜,更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湖南益阳两名短视频平台主播为拍摄短视频,公然爬上一辆正在巡逻执勤的警车踩踏“耍酷”,终因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也因此,采取措施,别让短视频沦为“低俗秀”,就是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题。
首先,构筑良性内容生态,平台要有所作为,要为热门推荐的视频作品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内容推荐必须考虑社会影响,不能满足于“掩耳盗铃”式的传统监管模式,放任低俗违规内容传播。所谓算法中立和机器推荐,不应成为个别短视频平台推脱审核和把关责任的借口和理由。
同时,平台尽责,监管者也不应缺位。整治低俗短视频,不能仅仅是平台把关审核被动“救火”,相关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鉴于目前娱乐类短视频仍存有灰色地带和监管盲区的现实,以问题为导向,尽快完善针对网络内容管理和内容生产者的相关法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形成对不良低俗以及违法违规内容上传者的威慑效应,以儆效尤,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