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慈(1901-1931),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文学家。安徽金寨县白塔畈镇光慈村(原属霍邱县)人。1921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到上海大学任教,参与组织春雷文学社。1925年被派到冯玉祥部任苏联顾问翻译。大革命失败后,在上海参与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创办并主编《太阳》月刊和《拓荒者》等杂志,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并致力于革命文学创作。 1929年冬,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1年8月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新梦》,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咆哮了的土地》等。 ▋周玉冰/文 马启兵/图
2018年元月9日,雪后的阳光明朗。
大别山的远峰近峦都是厚厚的积雪。
我们此行目的是寻找中国革命文学先驱蒋光慈的足迹。大学的文学课本上对蒋光慈有介绍,他的作品促使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许多资料介绍他是安徽霍邱人。行政区划调整后,属于金寨县白塔畈镇,现在简称为白塔镇。
雪后的光慈村呈现在眼前。曾从资料上读过,蒋光慈故居坐落在白大村白大老街中间,坐东面西。原为土墙草顶店房四间,瓦顶堂屋、厢房各三间,整个故居呈“凹”字形,店号为“蒋恒兴”。蒋光慈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后为一郝姓农户购买居住。
“白大老街过去很繁华,是乡政府所在地。蒋光慈父亲蒋敦芳经营店铺,家里有几十亩田地。” 原六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德俊是《蒋光慈传》的作者,他介绍蒋光慈有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仅是一片空地,白雪覆盖着原来砌墙的土砖。因为没有人居住,房子倒了。
白大村现在叫光慈村。村口一块巨石勒了村名,很是气魄。可见村民以蒋光慈为荣。我们在村子里询问,男女老少都知道蒋光慈,知道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也希望能够重建故居。
村北的白塔河,河水不深,白雪的覆盖下,显得很圣洁,它一直流,流向史河干渠。 “在村镇的北头有一条小河,小河的两岸上有着柳林,这里在夏天可以听见蝉鸣,在冬天也不断孩子们的踪影。”蒋光慈在《乡情集》里这么描述。如今,柳林砍了,两岸依稀有些柳树。冬天里,孩子们的身影想必是滑冰、打雪仗了。而今茫茫雪地里也不见踪影,甚至脚印都很少。
“很少有人在家,都出去务工了。”一位妇女说道。她家就在蒋光慈老宅基地旁,也开个杂货店,仅仅是补贴一下家用。
光慈村:繁华过后的苍凉
人生:共产主义猛士
马德俊曾对蒋光慈家世做过考证。蒋家明初从浙江淳安迁到安徽,原来世代生活在六安莲花庵,到蒋光慈祖父蒋德福时,弟兄4人来到富庶的商镇白塔畈,开始以抬轿子为生。
经过苦心经营,蒋敦芳在白塔畈镇镇北买了门面开起杂货店,置了几十亩田地,成了白塔畈一带较有名气的富户,为蒋光慈求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蒋光慈读书时很聪明的。他的文学基因应该遗传了父亲。蒋敦芳十几岁到邻近的固始县陈淋子镇当学徒时,从店主家私塾老师那儿 “剽学”文化,竟然可以写诗作文,而且写一笔好字。
蒋光慈谱名“儒恒”, 从小被称为“神童”。1917年,蒋族续修宗谱,大家一致推荐刚满16岁的蒋光慈为宗谱撰序。这一年他从陈淋子志成小学第二名毕业,考入固始中学,但因发动同学殴打贪污的校长刘春阶被开除学籍。
心怀理想的蒋光慈随后去芜湖省立五中学习。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的皖江中学,章士钊、陈独秀、柏文蔚、苏曼殊等革命先驱、名流都曾在这儿教过书,进行过革命宣传,对蒋光慈影响很大。他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芜湖学生联合会副会长,积极领导芜湖地区学生运动。
安徽大学教授、省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方铭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是研究鲁迅、蒋光慈的专家。专著《蒋光慈研究资料》获安徽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他介绍,1920年对蒋光慈而言很重要。这年春天,蒋光慈通过高语罕引荐,前往上海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取得联系,进入了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的“外国语学校”学习。
1921年5月,20岁的蒋光慈从上海启程,乘坐海轮奔赴俄国留学,同行的有刘少奇、任弼时、韦素园、曹靖华等人。他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开始文学创作。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署名蒋光赤,表明革命的决心。
“同行的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蒋光慈选择了文学。在这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诗作。同时,与在中国班兼任助教和翻译的瞿秋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方铭说道。
1924年夏,蒋光慈和萧三等人一道返回祖国,投身于滚滚革命洪流。第二年,他出版第一部诗集《新梦》。钱杏邨评价 “简直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开山祖”。
蒋光慈曾参与创造社的活动,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都有着深厚友情。1927年8月,共产国际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为了与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蒋光慈根据瞿秋白的指示,与钱杏邨、孟超等组织了太阳社,主编《太阳月刊》等杂志,致力于革命文学创作。1929年冬,他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左联”的候补常务委员。
著作: 激励热血青年投身革命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蒋光慈及其作品时,他深情地说:“我的父亲当时也是受了蒋光慈作品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剥削制度要推翻,就是读了他的小说才认识到的。”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的《习仲勋传》中,习仲勋多次回忆,他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受著名革命作家蒋光慈的长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的影响。
不仅仅是习仲勋,胡耀邦、陶铸等之所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都受过他作品的影响。
2017年,方铭与马德俊主编了《蒋光慈全集》,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集收录蒋光慈的文学、理论、译介作品,共6卷,展现了蒋光慈作为革命文学作家各历史阶段代表性作品及各品类的精华之作,是迄今为止蒋光慈文字最全、收集作品最丰富全面的图书。
诗集《新梦》外,还有《哀中国》《乡情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的哀怨》《冲出云围的月亮》,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等都是他影响一时的作品。革命、爱情、理想等成为他小说中的主要元素,撞开了当时中国青年的心扉。而《新梦》、《少年漂泊者》和《咆哮了的土地》,则是他短暂创作生涯中的三座高峰,至今仍耸立于中国新文史的碑林。
1931年8月,蒋光慈因病去世,年仅30岁。新中国成立后,陈毅为他题写了碑文。他短暂的一生像猛烈燃烧的火球,照亮了中国黎明前的天空。 ▋据《安徽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