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排名有何争议 徐海东位列第二还是第九?
2018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开国大将排名有何争议 徐海东位列第二还是第九?

大将徐海东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我军历史上首次授衔。历经战火硝烟千锤百炼的将士们换上“五五”式礼服,被授予军衔和勋章。

这一天,全军共授予将官1034人,大将10名,上将53名,中将173名,少将798名(暂不包括追授人员),他们为民族解放挥洒热血,为共和国建设奉献一生。其中,10位大将更是将官中夺目耀眼之星,是中国革命胜利当之无愧的功勋之臣。        ▋据《解放军报》

大将排名,历史存疑

时至今日,距我军首次授衔已过去60余年,而10位大将的排名问题却莫衷一是。10位大将的排名曾出现过两种版本:

第一种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这一排名是现今大多数出版物中的名单顺序,如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以及2008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将领传》等;

第二种为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这一排序曾出现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之《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卷中。

两种排序除了粟裕大将不存在争议外,其余大将顺序均不尽相同,特别是徐海东大将的位置,一个第二,一个第九,竟相差七位。大将排名的确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大将排名顺序到底哪一个更准确?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为我们解开谜团。

大将名单,屡经修改

翻阅建国后我军档案,回顾大将评衔过程,名单的产生与确定可谓历经反复。早在1952年4月11日,总干部部制定《关于实行军衔制度工作的草案》,规定军衔等级为6等18级,其中将官军衔设置了少将、中将、准上将、上将4个级别,此时将官的分级尚没有“大将”一级。

直到1953年3月,参考苏联、朝鲜等国军队的军衔设置,结合我军实际,总干部部拟制《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明确将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4级。

其中,大将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的基本标准为“一级军区司令员及相当于该职务者”。这是我军当时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大将”一衔。

大将人选的确定也历经变化。1955年1月,总干部部下发《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用于指导全军军衔评定工作,其中强调“中将以上军衔,由中央及军委于1955年1、2月间先行确定,以便全军依此标准向下排队,逐级评定”。

同时指出,评定军衔的主要依据为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以及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从实际酝酿情况看,大将的人选在考虑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更强调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1955年1月14、15日,军委召开有关军衔座谈会讨论军衔设置问题,同时研究提出了元帅、大将、上将人选,并于1月16日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罗荣桓部长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的预授名单。

从上报的名单看,大将初定人选提交了2种方案:第1种方案为15人,这15人中除后来授予大将军衔的粟裕等10人外,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肖克、王震、周纯全;第2种方案为22人,在上述15人之外,还增加了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7人。此后,经中央反复研究后,授予大将数量及人员最终确定为粟裕等10人。

1955年9月15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呈报《将级军衔名册》,这份档案现存于解放军档案馆,从审阅情况看,《名册》经国务院副总理陈毅、陈云、邓小平相继圈阅后呈报周恩来总理。

此件中大将名单按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的顺序排序。同时,总干部部于9月20日上报的《元帅、将官名单》中也沿用了此顺序。

9月23日,在授衔典礼召开前4天,总干部部呈报周恩来总理关于《授勋、授衔典礼上所用的授予勋章命令、授予军衔命令和发给将官个人的授予军衔命令样式》,其授予军衔命令样式稿中大将的排序依然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而且除徐海东、张云逸外,其他人均注明了当时所担任职务。

对此,该报告给予了解释“徐海东、张云逸二同志因身体不好,现在未担任军队职务”。

据此来看,一直到正式授予军衔前,国防部、总干部部等向国务院呈报的大将名单中,均采用“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这一排序方式,这些呈报文件也成为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书籍中大将名单顺序的原始依据。

最终改定,有章可循

1955年9月27日14时30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在中南海国务院礼堂隆重举行。仪式上,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的命令,随后周恩来总理把授予每位将军军衔的命令状,依次颁发给粟裕等在京将官。在解放军档案馆馆藏中,存有当时授予将官军衔的命令状。

这份命令状装订为A4大小,共35页,封面以国徽配金色大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军衔命令”,内页正文为白底红框竖版由右至左黑色铅字,落款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蓝色签名章,1号命令状共授予299名(大将10名,上将31名,中将68名,少将190名)将官军衔,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授予粟裕等二九九名同志以将官军衔。这是国家和人民所给予的崇高荣誉和政治责任。凡荣获将官军衔的军官,必须兢兢业业,戒骄戒躁,努力学习,勤勉工作,提高军事和政治素养,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团结、军民团结、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奋斗。

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粟裕以大将军衔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政治委员黄克诚以大将军衔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以大将军衔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以海军大将军衔

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以大将军衔

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以大将军衔

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瑞卿以公安军大将军衔

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以装甲兵大将军衔

授予徐海东以大将军衔

授予张云逸以大将军衔

……

此令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一九五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授衔命令除在将官授衔仪式上进行宣布外,还于当日通过中央军委以电报的形式发至各军区、志愿军、各军种、兵种、各学院及各总部单位。这份命令是对英雄功绩的肯定,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崇高礼赞。授衔当日留存下来许多珍贵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周恩来授予粟裕大将军衔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紧邻粟裕站着的是黄克诚大将;还有另外一张授衔典礼现场的照片,授衔典礼上依次站立的大将有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在这些当时留下来的照片中,大将的站位都与命令状顺序吻合。

从命令状公布的大将、上将等顺序来看,排序是按照编制序列和任职情况确定的,徐海东、张云逸两位大将因当时没有职务,所以排在了后面。据此可以看出,大将的人选和排序,在研究确定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据的是将军们“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而在正式颁发命令状和下发电报时,最终是按照编制序列和任职而排定的。

正式授衔排序为何鲜为人知?

为何这一正式授衔排序一直鲜为人知?这还要从当时将官授衔命令下发范围与名单的公布方式说起。

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向各军区、志愿军、各军种、各学院、总高级步校及各总部颁发的《授予大将授衔命令》电令,电令最后特别强调“此电令发至上述各大单位不再下达”。而关于将帅授衔活动的报道,中央也提前进行了部署。

1955年9月20日,总政治部就授予军衔及勋章、奖章报道问题,专门致电各军区、志愿军、各军兵种,指出“主席授予元帅军衔、国务院总理授予将军军衔仪式发表消息,在消息中只公布元帅姓名,将官的姓名及人数不公布。并全文公布主席授予元帅军衔的命令”。授衔授勋仪式“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次日由新华社转播”。

因此,在授衔仪式举行后的第2天,也就是1955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头版新闻中只公布了元帅名单和照片,《人民日报》第2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举行授予将官军衔的典礼”报道中写道:“周恩来总理分别把授予大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报道并没有提到具体将官名单,授衔顺序也并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这才引起后人在大将排名问题上的分歧。

将之道,御千万之师,立万载大业。无论排名先后,历经战争洗礼的开国大将,其不朽功勋终将彪炳史册。开国将帅千锤百炼、浴血沙场的经历续写了中国荡气回肠的战争史,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魄开创了中国改天换地的新面貌,他们顶天立地、坚韧不拔的精神铸就了中华儿女昂首挺立的民族脊梁!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