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 薛小玲
中国人正月十五要吃元宵或者汤圆,寓意着团圆甜蜜,也算是给“年”收个圆满的尾。
早年间,因为嫌元宵的叫法文绉绉的不通俗,所以我们都叫它的小名“汤圆”,后来才知道,汤圆根本不是元宵的小名,人家其实是堂堂正正的元宵节美食。有个笑话说一个外国人去中国人家里做客,热情的主人给客人煮了香甜的元宵,外国人吃了后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但他心里有个大大的疑问,这圆溜溜胖乎乎的东西连道缝隙都没有,里边的馅是怎样装进去的?
小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直到后来亲眼见到怎样做元宵,才恍然大悟。那是我十岁那年的正月十五,进城游玩时我和玩伴青梅哪都没去,就蹲在做元宵的摊子前看了一下午。切成四方的小块馅料(那料大多是花生芝麻核桃冰糖之类的粉碎而成,香且甜),一个硕大的笸箩,一边支高,里边是洒过少许凉水的糯米面,将馅料放进去,快速晃动笸箩,晃会儿均匀地洒点水,晃会儿洒点水,眼看着那馅料慢慢地就浑身裹满白面胖大起来,越发地浑圆可爱了。
自以为偷师成功的我兴冲冲地回了家,眉飞色舞地给母亲比划了一通,掀开面缸的盖子就去盛面,我要亲手示范一番。母亲哭笑不得地说:“人家那是糯米面,做出来粘、糯好吃,咱缸里这是麦子面呀,做出来也不好吃!”举着面瓢的我愣住了,那种感觉就像熊熊的烈火被泼下来一大盆冷水,湿漉漉地绝望着……
做不成,过节时就得买,那时候钱紧,这样的美食平日里是无福消受的,只有在元宵节时父亲会买上一袋,母亲小心地煮了,一个人能分到五个。小心地舀起来慢慢地用牙咬开一个小口,轻轻慢慢地嘬一下,满嘴的香甜,那种甜能一直浸透到心里,一个元宵我能吃好大会儿,那真是极惬意的享受。
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南方的汤圆到了北方,当然,是速冻的。汤圆据说以宁波汤圆为最好,也叫宁波汤团,没见过怎么做,但曾百度过,说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花生碎黑芝麻等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汤圆馅里边掺搅有熬好的猪油,所以煮出来更香滑软糯些。包汤团的过程像包饺子,但不用擀面杖,因为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搓光滑即成。
当然这都是古老的手工做法,今时早已不同往昔,如今超市里整年都有机制的速冻汤圆,甜的咸的无糖的,据说还有肉馅的,相较以往,口味种类真是千差万别,只要你想吃,总有一款适合你。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和汤圆我都会买上点儿,家人们品了这碗尝那碗,幸福得不亦乐乎,若是问哪样好吃时,他们便会异口同声地回说:“元宵汤圆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