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现、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进入新时代的马鞍山,将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按照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开启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稳中有进的“新看点”
一看实力,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贸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总量持续位居省内城市前列。GDP连闯3个百亿元关口,达1720亿元,年GDP净增额创建市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达529亿元;财政收入245.2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9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
二看速度,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2017年,全市经济增长稳健,主要指标增幅运行在合理区间。GDP比上年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财政收入增长10.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9%。
三看绩效,质量效益同步提升。2017年,全市人均指标领跑全省,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获得感”更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达1.12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万元。投资效益创6年来新高,投资效果系数达10.1%,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4.7%,比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以马钢、华菱星马为代表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2倍,经济“体能”越来越充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4.1%。
四看赶超,经济增长快于全省及长三角。2017年,全市经济运行 “颜值高”,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连续3个报告期在省对市的经济运行季度考核中名列前茅。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等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及长三角城市平均水平。
“好态势”之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大中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增幅达11%,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稳定器。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等行业加快发展。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拉动作用显著,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1.5个百分点。
“好态势”之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2017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承包耕地流转率60.2%。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40家。粮食总产量107.3万吨,增长1.7%;蔬菜产量74万吨,增长3.1%;肉类产量8.3万吨,增长0.3%;水产品产量12.2万吨,增长2.7%。
“好态势”之三: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3.5%。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21大类零售商品中,有17大类实现增长;其中,石油及制品、中西药品、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等10大类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
“好态势”之四: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7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230亿元,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52亿元,增长12.9%;第二产业投资1196亿元,增长10%;第三产业投资982亿元,增长5.5%。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零部件基地、聚亿太阳能智能跟踪系统等24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马钢埃斯科特钢、欢颜机器人等220个续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康佳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惊天液压破拆属具及装备生产等15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好态势”之五:对外开放深入推进。2017年,全市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指定口岸平台对外开放功能,构建“口岸+产业+市场”一体化的口岸经济区。与欧洲5家使领馆、3家商协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台商服务中心。成功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子信息博览会、第四届海峡两岸节能环保产业论坛,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
“好态势”之六: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2017年,在推动重大项目、主导产业占比和开竣工转化率等方面做文章,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顺丰创新产业园、摩利纳轨道交通、奥克斯空调、沈阳机床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00个。
“好态势”之七: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全面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国税、地税合作,健全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强化税收监管,开源节流、多措并举,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4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创5年来新高。
“好态势”之八:金融市场平稳运行。2017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6.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18亿元,增长12.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22亿元,增长14.6%,占全部贷款比重60.7%,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上市辅导备案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8家。
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2017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创新生态链条,为全市发展输送不竭动力。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与大院大所合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8533”科技创新工程完成,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家。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64家。成功举办第三届全球创客大赛,马鞍山软件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小区建设,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建成使用。
新动能持续释放。2017年,伴随着先进产能稳步发展、优质供给加快孕育,新动能逐渐挑起大梁,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动力。经济结构日益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快于第二产业增幅0.9个百分点。新产业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增加值分别增长23.8%和25.1%。新业态蓬勃发展,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0%,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新企业加速孕育,新登记私营企业0.78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55万户。
供给侧改革托举高质量发展。2017年,全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三去一降一补”,助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去产能,无效供给的“减”,换来有效供给的“加”,马钢压减过剩产能126万吨,开展打击“地条钢”专项整治行动,钢铁产业明显好转。去库存取得新成绩,商品房预售面积去化周期为10.1个月,比上年年末缩短2.8个月。去杠杆、降成本成效显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分别比上年减少1.7元和0.6元。补短板卓有成效,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6%,快于全部投资增幅6.6个百分点。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坚持向改革要红利,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两级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乡镇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有序推进。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事业、户籍制度、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改革。
民生改善的“新亮点”
“新亮点”之一:民生实事惠及百姓。2017年,坚持以人为本,一大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年民生支出189.06亿元,增长6.1%。全面完成33项省民生工程,办好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新增养老机构项目14个、养老床位1095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体居有其所,新建成公租房7724套,新增1453户享受廉租住房补贴。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措施,选派590名干部专职扶贫,深入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完成26个贫困村出列和9375人的脱贫任务。
“新亮点”之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升。2017年,全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城乡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万元,增长9%。
“新亮点”之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位运行。2017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跌”态势;其中,涨幅靠前的是医疗保健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食品烟酒类价格有所下跌。
“新亮点”之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全市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突出环境问题标本兼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非煤矿山、船舶修造、沿江化工企业等重点领域问题整治成效明显。二氧化硫年均值为1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8%。完成黑臭水体整治25个;新建地下综合管廊5公里、排水管渠234.2公里。扎实推进城市“四整治四提升”、农村全域环境整治及 “三大革命”活动。
催人奋进的“新蓝图”
未来五年是马鞍山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期,也是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攻坚期。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以上,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全省领先,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到2022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总量居全省前三,人均主要指标居全省前列,努力达到或接近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
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要聚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之一:聚力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培育壮大新动能,集聚发展智能装备(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三大战新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市级战新产业。突出高端、智能、绿色、精品、服务型制造,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钢城融合和马钢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汇聚高端人才,造就企业人才,培养技能人才。
行动计划之二:聚力实施协调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城乡协调、区域联动,打造全省均衡发展先行区。坚持“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建设思路,推动主城区东扩南进跨江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老工业区搬迁和独立工矿区综合治理,推进郑蒲港新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提升县城、小城镇承载力,建成智慧城市。推动含山、和县、博望加快发展,支持当涂、花山、雨山优化发展;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坚持做大体量、做强特色、做优结构,鼓励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在全国争先进位,支持当涂经开区迈入国家级,努力打造1~2个千亿级园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行动计划之三:聚力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显著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规章,健全生态补偿与市场化机制,深化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行动计划之四:聚力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计划。将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推动开放联动走在全省前列,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全面建成“一区一港多口岸”开放平台,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主动跟进融入自由贸易港建设。高水平建设海峡两岸产业转型转移示范基地和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园,建成中欧产业合作园。深化与长三角区域合作,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推动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郑蒲港铁路,开工建设合巢马城际铁路。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打造更高质量外向型产业新体系。
行动计划之五:聚力实施共享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统筹推进就业、养老、住房以及社会救助等各项社会事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将文旅产业打造成全市支柱产业。深化“平安马鞍山”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