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素来物产丰富。且不说清香扑鼻的黄山毛峰、洁白柔嫩的八公山豆腐,单是那肉烂骨酥的符离集烧鸡、皮薄甘甜的砀山梨等等足以让人心驰神往。除了美味佳肴之外,天然神韵的灵璧石、韧而能润的泾县宣纸和徽墨的声名,无不是历代文人所赏。
所以,特产除了在我们的唇齿间留有余香,还因为其他的物品让安徽为更多人所知。
木梳之乡:榔桥
历史:泾县榔桥木梳的制作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及至明清时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鼎盛时期。以榔桥镇为中心的周边乡村散布着众多木梳作坊和木梳制作工匠,制作技艺也趋成熟,其中制作考究的黄杨木梳和枣木梳曾被皇宫采办为御用梳妆用具。“宫梳”以此而得名。
独特:采用上等黄杨木、檀木、桃木、梨木、沉香木、枣木等天然名贵材料,造型别致,手感极佳。具有清脑提神,滋养头发,促进睡眠等功效。
风景:黄田——古村落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末年,鼎盛于明清。该村落存有134处古民居,保存完整的尚有80余处。其中闻名遐迩、举世无双的“笃诚堂”(省保单位)坐落于此,据说是清道光初年,在外经商的朱一乔和朱宗怀父子俩为满足母亲、妻子因脚小难以外出,但又想见识一下“洋火轮”的夙愿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又称“洋船屋”。
人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宣城境内发掘的春秋战国、秦、汉墓葬中,所出土的木器中均有制作精美的木梳。榔桥木梳选用皖南山区优质硬杂木,经开料、切盘、切片制成胚片,再经蒸煮、晾晒、上架阴干等工序,历经春夏秋冬至少一年方可制梳;前后经过二十八道工序方可成梳。榔桥木梳的加工工艺融合了当地传统的工艺美术技法如:徽州木雕、新安彩绘、烫画工艺,还有传统的髹漆工艺。
毛竹之乡:霍山
历史:霍山是江北毛竹第一县,中国竹子之乡,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诸佛庵镇、佛子岭镇、大化坪镇、磨子潭镇等,其中诸佛庵毛竹面积达11万亩。而毛竹加工业是于1988年开始起步。
独特:茎粗、干直、梢惯、质韧、壁厚、抗性强等优点,深受建筑业和竹加工业的青睐。
风景:铜锣寨——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以秀水、奇松、怪石、绝壁、云海、珍木、繁花著称于世,被游客誉为“小黄山”。
霍山文庙——前称圣庙,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又称圣殿)。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邑贡生、士民等乐输捐献,筹集巨资,将文庙整体建筑群扩大并进行大修。后连续修复了藏经阁、崇圣祠、明伦堂、东西庑、戟门、各宦祠、乡贤祠等主体建筑。
人文:紧依铜锣寨山下的马槽河峡谷,全长7公里,水流湍急,幽瀑广布,瀑布众多,是200多种脊椎动物的乐园,更是1600多种植物的王国,两岸60余座奇峰耸峙,山崖陡若斧削,更有古栈道、古寺庙、古石刻、古民居等众多遗存。
罗盘之乡:万安
历史:万安罗盘广泛应用于天文、地理、军事、航海和占卜,以及居屋、墓葬选址的重要仪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沿续和发展。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已有600余年历史。创办于雍正年间的吴鲁衡罗经店,将这项制作技艺传承发展至今。
独特:制成一具罗盘,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分别为: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
风景:万安老街——老街如今坊、亭均不存,黄家祠堂、四合院“柿子园”等遗址尚存,传统民居中有部分已进行了改建。位于皂荚巷的“翠园”等典型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翠园”是万安著名塾师吴尔宽的住宅,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在此启蒙。
古塔、古桥——万安镇现存古塔3座、古桥4座。三塔鼎立,气势宏伟。
古塔分别是古城塔、巽峰塔和富琅塔。古城塔位于古镇东部的古城岩,又称万寿塔,建于明嘉靖初年。巽峰塔在横江南岸玉几山东翼,保存最为完整。塔高35米,八角七层,砖砌楼阁式,塔内四壁绘有壁画。富琅塔原称水口神皋塔,位于富琅村前,与古城、巽峰两塔相峙。
古桥中富来桥、轮车桥和观音桥均处于镇区内,分别与周围的建筑、溪流共同组成“小桥、流水、人家”尺度宜人的风貌景观。古城桥则与古城塔、古城岩、横江水共同构成一幅气势宏伟壮观的绝妙图画。
人文:早在1915年,“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就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珍品展柜中,珍藏着一只万安吴鲁衡罗经店生产的清代二十六层木质水罗经。万安所产罗盘设计独特、选材考究、制作精良、品种齐全,被奉为罗盘正宗,享有“徽罗”“徽盘”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