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2018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在合肥召开。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维岭作了题为《牢记新使命 开启新征程 奋力谱写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安徽篇章》的工作报告。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任务,动员全省体育系统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安徽篇章,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积极贡献。
回顾2017:亮点多 成绩优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我省体育强省建设发出动员令、吹响冲锋号、开启新征程的起始之年,是全省体育战线持续抓改革、合力促发展、创造新业绩的奋进之年。
体育创强全面启动。一是召开了动员大会。去年7月12日,召开了安徽省体育强省建设动员大会,会上对合肥市等6个创强示范市、巢湖市等18个创强示范县(市、区)进行了命名。二是出台了系列文件。制定出台了《安徽省体育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安徽省体育强省、强市、强县(市、区)指标体系(2016-2025年)》《安徽省体育局关于命名创建体育强市示范市、强县示范县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三是开展了专题调研。四是研制了行动计划。五是组织了年度考核。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场地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省建成公共体育场馆4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121个、全民健身苑407个、社区体育俱乐部98个、晨晚练点88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8个。开展举办了以“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的省级选拔赛,积极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共取得1金、3银、1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的好成绩。以“健身融入生活,运动促进健康”为主题,创新举办了安徽省第一届健身休闲大会。
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在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我省竞体项目共获得6枚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圆满完成了赛前制定的“全面超上届”的目标任务,实现了我省竞技体育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升”阶段的目标。在其他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37枚金牌、37枚银牌、51枚铜牌,其中国际比赛获得4枚金牌、4枚铜牌。此外,足球改革不断深化,积极开展跨界跨项选材工作,有效推进冰雪项目和极限运动的开展。
体育产业成果丰硕。2016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连跨400、500亿大关,增速超过40%,位居全国前列。全省规划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超过40个,意向投资超过260亿元;在建及规划建设体育公园超过90个,意向投资超过200亿元。召开了全省首届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和全省体育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推进会。
青少年体育扎实推进。与省教育厅共同组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得1金2银2铜。全省新增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8所,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9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5所。圆满完成51项次年度青少年体育比赛任务,参赛运动员达16000余人次。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党建工作责任逐级压实。二是思想理论武装不断加强。三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四是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力推进。五是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六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七是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过去的一年,体育文化、体育宣传、体育法治、体育外事、体育人才、体育科技、体育教育、离退休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2018:新使命 新作为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之年,也是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举办之年。2018年体育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坚持强目标、落实总抓手、破解新矛盾、实现新作为。
体育事业要聚焦“惠民生”,树立新导向。一要把体育强省建设作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的“一号工程”。二要把深化体育改革创新作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的强大动力。三要把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作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的具体行动。
全民健身要聚焦“抓普及”,引领新时尚。积极推进市、县“五个一”、乡镇(街道)“三个一”以及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苑等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乡镇全民健身广场、行政村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利用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广泛动员,开展全民健身系列主题活动。推进“一市多品,一县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发挥好品牌活动的导向、示范、带动作用。办好省第二届健身休闲大会、省首届智力运动会、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省直机关健身走等有影响的省级全民健身品牌活动。
竞技体育要聚焦“创佳绩”,开启新周期。研究制定第十四届全运会周期备战工作方案,为东京奥运备战和2021全运备战工作谋篇布局。积极主动围绕国家奥运强项、奥运新项和重点突破项目,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明确以田径、游泳(跳水)、赛艇、皮划艇、举重、射击、体操等重点建设类项目和国际式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手球、橄榄球、击剑和空手道等巩固强化类项目为重点。
体育产业要聚焦“大发展”,激发新动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群众性赛事。推动体育生产企业等社会组织成立相应的运动项目俱乐部,发展相关的运动项目赛事活动和培训工作,延长产业链,形成全产业链优势。以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自驾运动营地、城市健身场馆等综合体为重点,抓好体育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壮大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青少年体育要聚焦“增后劲”,提升新实力。鼓励引导市县开展各类青少年体育活动,打造“一县一市一品”品牌活动。成立安徽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加强省级、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建设,不断扩大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以青少年“笼式足球”普及推广为突破口,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
党建保障要聚焦“上水平”,落实新要求。一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二要深入推进依法治体。三要加强体育宣传文化工作。四要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在新的一年里,体育工作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布新局、谋新篇、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新局面?1月16日,在合肥召开的2018年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记者采访了部分体育部门负责人,他们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过去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回顾过去,畅想未来。▋记者 江锐
蚌埠市:高举省运大旗,汇聚创强合力
蚌埠市把承办省运会作为创强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超前想、用心做、创新干。办好省运引领创强,办好省运推进创强。省运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创强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为体育强市创建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承办省运会对于蚌埠,尤其是对蚌埠体育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市委、市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办好省运会的重大意义,高举省运大旗,提高政治站位,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级、展示新时代蚌埠形象、增强市民体育获得感贯穿于筹备工作始终。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篇布局,多维正向发力,硬化措施支撑。把省运会场馆列为城市大建设“一号工程”,成立市委书记任总指挥长、市长任指挥长,42家市直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蚌埠市承办工作指挥部,省运会各项筹备工作高位推进。
日前,蚌埠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市”的目标,在刚刚结束的市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当好东道主、办好省运会”的响亮号召。举市而为办好省运的共识已经形成。成立创建体育强市示范市领导小组,制定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并纳入县区党政综合目标考核。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导向,抓关键、补短板、建机制、传压力,全市创强工作同步开展、整体推进。
亳州市:完善体育设施,打造健身品牌
近年来,亳州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创建体育强市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亳州建市较晚,公共体育设施欠账多、设施少、场地小、活动缺、管护难,这些瓶颈和短板曾一度严重制约亳州体育事业发展。对此,亳州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咬紧牙关,多渠道筹资,加大投入补欠账,2016~2017年体育设施资金近10亿元,其中投入近4亿元,建设占地123亩集主馆、训练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池等于一体的市体育馆,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投入1.6亿元,建设占地207亩的市体育公园,5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健身步道等配套齐全,去年投入使用。各县区均已启动了“15分钟健身圈”工程。针对全民健身设施少的问题,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空闲地、街头巷尾闲置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根据属地居民需求,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建设公共体育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不断满足市民公共健身需求。
坚持以“全民健身、健康亳州”为主题,按照“以健身活动正风气,以体育比赛树斗志,以体育精神促发展”体育工作基本要求,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体育竞赛活动。
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选准突破方向,打造攻坚尖兵
第十三届全运会周期,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动员令,省体育局党组提出了新时期“奥运争光,全运争先”目标和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升”阶段的任务。只有田径和游泳项目的突破和崛起,才能实现安徽竞技体育的争先进位,从而加快推进体育强省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上下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工作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牢牢锁定田径和游泳项目为突破重点。
中心落实“稳住现有的,挖掘潜在的,拓展未来的”,狠抓中心女子中长跑、女子20公里竞走和男子撑杆跳高三个金牌课题组,同时按照“瞄准国家强项,壮大安徽优项,攻占项目洼地”的思路,调整田径、游泳、跳水结构,打造攻坚尖兵,力争在国内国际大赛中抢占一席之地。在加强对现有教练培养的同时,引进20名教练员、返聘4名退休的老教练、老专家充实教练员队伍。为了扩大运动员底盘,在省体院的支持下,从2014年组建省体校田游分校,截至2017年底,田游分校学生已突破100人。本届全运会多名小将,如牛春格、陶亚男、刘雪、佘宸瑶等,均是来自于田游分校。
经过共同努力,仁川亚运会吕秀芝获得金牌;里约奥运会姚捷、王春雨和吕秀芝参赛,吕秀芝获得铜牌;天津全运会获得3金、3银、1铜,18个优胜名次和206分的好成绩。
芜湖市: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近年来,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发46号、省政府67号和皖政办7号文件精神,体育产业得到全面发展。
完善体育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芜湖市的体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自我发展,基本形成了体育综合服务集聚区、体育旅游产业三角带、体育产品制造三大板块和特色小镇试点区的布局。以体育场馆为依托,丰富健身休闲集聚区的内容;以“一地两山”为构架,形成了体育旅游产业三角带;以羽毛球、体育服装、健身器材制造构成的体育制造三大板块;推进体育特色休闲小镇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规范市场行为,激发企业活力。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文件,出台了芜政〔2016〕78号、芜政办〔2017〕48号;编制了《芜湖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了市“十三五规划”和《芜湖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并列入了政府考核内容。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发展,扩大体育消费。品牌赛事激发场馆活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支持体育赛事,支持县区举办体育赛事,场馆经营效益和体育彩票销售稳步增长。2017年芜湖奥体公司的各项经营收入达1559万元,较去年增长200多万元。芜湖体育彩票销售再获历史新突破,2017年销量达3.94亿元,为国家、省、市三级获取体彩公益金达9200万元,为市级获取体彩公益金超过1800万元。
宣城市:加强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
近年来,宣城市青少年体育工作按照“人才是核、竞赛是源、文化是魂、管理是基”的发展思路,强化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理念,取得了一些成效。
加强体校建设,发挥基地的引领作用。宣城市体育运动学校是该市一所集训练、教学、食宿为一体的三集中体校,为充分发挥市体校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龙头作用,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将体校纳入公办九年义务教育序列进行管理,以争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秉承“学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扬“勤奋学习、刻苦训练、为国争光、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走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之路,大力改善学校硬件办学条件。
加强特校建设,发挥教体的整合作用。为充分发挥体育特色学校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利用体教合一优势,紧紧围绕体育特色品牌学校建设下功夫。
加强机制建设,发挥人才的强体作用。创新青少年人才选拔机制,为建立良好的青少年人才选拔机制,充分利用体教合一优势,搭建青少年人才选拔平台。充分发挥青少年俱乐部的辐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一是与企业合作共建运动队,二是与单项体育协会合作共建运动队。通过与企业、单项体育协会共建运动队,解决了运动队的师资和训练场地等问题,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实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良好格局。
安庆市:选准宣传视角,体育热度升温
安庆市围绕中心工作,选准宣传视角,突出正面宣传,全力支持体育强市建设。
体育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体现在三个高度重视上。高度重视体育宣传,将体育宣传纳入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对县(市、区)和直属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列入年度预算,实行“一票否决”;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每年集中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通讯员业务培训,提高能力水平,提升信息质量;高度重视平台建设,在办好安庆教育体育官方网站,常态使用微信群、QQ群、短信平台的同时,广泛运用主流媒体资源、充分运用“两微一端”,多措并举,为我所用。
体育宣传广度不断拓展。坚持“双结合”宣传办法。本地与外地相结合,与安庆日报、电视台等签订宣传协议,常态化、高密度宣传安庆体育信息,积极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安徽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接,争取多方支持,受到一致好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全新改版“安庆教体网”,新增体育纵横栏目,及时发布体育重大事项、重大活动、重大赛事。安庆教体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公众号每天及时更新。
体育宣传热度不断升温。坚持全面化、多样化、专业化宣传,安庆体育知名度切实提升。一是全面化,哪里有赛事活动、哪里有宣传报道,全方位做好大型赛事活动宣传。二是多样化。三是专业化。
体育宣传深度不断加强。紧紧围绕年度中心工作,挖掘工作亮点,宣传工作成绩。
含山县:履行政府职能,倡导全民健身
近年来,含山县始终“以人民的名义”重视体育工作,县主要领导每年多次专题听取体育工作汇报,深入现场督导体育设施建设进度,带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县政府连续多年将体育设施建设列入全县重点工程,建立调度、督查机制,确保按期推进;县体育经费逐年增加,体育彩票公益金足额用于体育工作,这些都为体育强县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人民的名义”建设、管理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多年来,通过分步、分散、分级建设,真正把体育场地建在群众身边。目前,县城“五个一”基本实现,镇级“三个一”全面推进,县镇两级已经形成“15分钟健身圈”,全县人均健身场地达1.8平方米。
“以人民的名义”举办、承办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含山县一直注重群众体育活动的经常化、普及化、品牌化。从2017年开始,结合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落地,突出“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这个主题,含山县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将全民健身运动会定位为群众性体育活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办、协会承办、县镇联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运作,活动贯穿全年。
“以人民的名义”引导、服务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协会。2017年,含山县先后成立了篮球、户外徒步、象棋、体育舞蹈和广场舞5个运动协会,目前该县体育协会总数已达34个,会员2万多人,同时要求成立协会的群体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