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板车拽,一天能挣七八块,哪有心思学大寨。”这段上世纪七十年代顺口溜,想必从那个时期过来的农村人大都知晓。我老家肥东县石塘镇附近山区,施工单位在山里长年施工,野外倾倒出许多大石块,时间久了,老乡们发现这些石块可用以建盖民房、修筑河塘堤坝,于是将其运出卖钱。一段时期,成群结队小毛驴拽板车拉运石块,成为当时家乡公路上一道风景线。
1968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因年龄小,队长给我8分工,当时满分10分工值1元钱,8分工即八毛钱,而牵头小毛驴拉板车干一天下来,则抵上整劳力干一周还能当场兑现,难怪人们不想种田了。当然,拉板车不光拉石块,也干其他活。小毛驴也并非每辆板车都有,我舅舅就没有。他主业是裁缝,拉板车是副业偶尔挣外块。这天舅舅接到一个远程拉板车活,粮站安排他与大伙儿一道,将数吨油菜籽运到撮镇,返回时顺带拉一批芦席给供销社。往返路程近百华里,撮镇歇一夜,次日返回。一车菜籽好几百斤,一车芦席虽没菜籽重,但体积大招风也不好拉。没有毛驴帮忙,舅舅在发愁。我那时年轻气盛,便对舅舅说,这有啥呢?不就一车货吗?没毛驴我就充当一回驴, 看我怎样把活拿下来!于是舅舅拉车我背车,两人信心满满地上路了,刚开始还行,可二十多里坑坑洼洼沙石路走下来后,便觉得有些吃力了,再后来渐感体力不支,被毛驴板车队伍甩得远远的。次日返程速度更慢了,挨到天黑才到家。我以满身疲惫和汗水体会到,两条腿的终究干不过四条腿的,还是小毛驴利害!
1970年我到合肥当工人,听家人讲,毛驴板车队伍扩大了,运输的范围也广了。有一天中午下班回宿舍时,发现楼下几棵树干上拴着几头小毛驴,见我来了,也许是巧合,像见到久别的朋友似的,冲我发出一长串“嗯昂—嗯昂一嗯昂…… ”驴叫声,惹得同事们哈哈大笑。招待午餐后,问大家有何贵干?老乡们说,没贵干,到你厂拉些盐酸石灰焦炭粉回家卖,赚点生活费糊口。于是,我们取石灰粉时弄成“小白脸” ,再装焦炭粉时则成了“包黑子”,完了陪老乡们洗澡,招待吃饭,直至送上路。如此这样约两年后,发现来拉货的老乡们渐渐不用毛驴板车了,改用小四轮拖拉机。后来竟有人开来汽车拉货。再后来发现拉货渐渐少了甚至没有了。回家探亲时才知道,家乡条件好了,大家不吃这辛苦改行了。
悠悠岁月,40多年过去了,驴友们也进入老年行列。然而,毛驴拉车岁月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