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怀旧歌曲、穿着成熟的服装、假期宅在家里蒙头大睡、逢人就说“我老了”……这些都是“初老症”的症状。30岁生日一过,合肥市民刘女士感觉“自己老了”,“单位的90后同事张口闭口喊我‘刘姐’,就像是在提醒我是‘老人’了。”她对照网上的初老症状50条,越发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年轻人防止心态未老先衰,首先要从改变认知开始。
白领怀疑自己得了“初老症”
市民刘女士在合肥一家知名私企从事人事工作,刚刚迎来30岁生日的她最近情绪十分低落,“30岁生日一到,我深深地感觉自己老了”她说,单位里的90后同事张口闭口喊她“刘姐”,也像是在提醒她是“老人”了,“我知道,同事喊我‘刘姐’是尊重我,可在我听来,特别刺耳。”
“闺蜜说我是得了‘初老症’。”刘女士随即上网查询了一下“初老症”的相关知识,“我认真对照了一下网上的初老症状50条,可比对完,越发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让她笃信自己得了“初老症”的一大症状是她最近总忘事,“我以前记忆力特别好,身边的好友、同事都夸我是‘过目不忘’。”她说,最近自己可谓丢三忘四,“答应帮同事做个表格,可愣是忘了做……再这样下去,早晚会影响工作。”为了应对“差记性”,她在电脑上贴了许多便利贴提醒自己。
两类人容易患上初老症
据了解,初老症一词来源于台湾电视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指因为工作压力大以及生活紧凑的影响,使年轻人的心理年龄偏大,对新鲜事物失去兴趣、消极面对,人未老心态先老,有的人身体状况也受到一系列影响,出现焦躁、抑郁、失眠、脱发、腰酸腿痛等症状,“人老了,跟年轻人没得比了”成了这类人群的口头禅。而事实上,该类人群的年纪不过30岁上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出现初老症的年轻人往往处于一个矛盾的年龄状态,该类人群既过了自信的年龄(25岁前后),而“成功”的年龄又未到(40岁以后),这时,忙碌又缺乏新意的生活使他们感到不满,同时也无能为力。
有两类人容易患上初老症,一类是生活平淡、事业因无法突破而放弃追求的上班族;另一类则是曾经有过成功的事业,经历挫折后,事业前景渺茫的。特别是第二类人群,他们常把‘我不行了’、‘以后就这样过吧’、‘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等这些话挂在嘴边。”周金妹说,初老症的征兆更多的是表现在白领上班族、宅男宅女身上,他们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断寻求生活稳定,同时也希望在事业上可以取得成功。
防止心态未老先衰首先得改变认知
年轻人防止心态未老先衰,首先要从改变认知开始。周金妹说,成功的定义不仅仅局限在事业方面,家庭幸福也是成功的一种。同时,年轻人需要多运动,补充营养,调整好生活节奏,切勿下班后将自己封锁在“密闭的空间”,加强与朋友的沟通交流都能预防初老症。
患上“初老症”并不可怕,关键是年轻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放弃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将以前向上的积极态度给抹掉,“如果年轻人只是追求片面的快乐,就会形成一种颓废的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她建议,年轻人应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并追求健康的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