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安全中心发布关于规范微信个人账号发布投资建议及“荐股”相关服务信息的公告。微信安全中心称,此类“荐股类”欺诈通过伪造所谓内幕消息和行情分析,声称能准确预测股票等“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涨跌来稳定获利,从而诱骗用户参与投资。这种欺诈牟利模式,严重损害用户利益,国家对此类行为已明令禁止。(1月3日《法制日报》)
利用炒股轻松获取财富,是每个股民的梦想。推荐股票,必须要以精准的分析和真实完整的信息披露为基本前提,而不能子虚乌有地编造虚假信息,误导股民。相比于传统的电话推销方式,社交群“荐股”因互联网技术的隐蔽性,其中暗藏的风险更多,不少所谓的“荐股专家”连基本的资质都没有,都敢于天花乱坠般地忽悠股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股民牢记“股市有风险”的箴言,也不可能对乱花迷人眼的欺诈伎俩做到完全防范。尽管不少“荐股者”的欺诈行为可以通过事后的严肃查处,对其追究责任,但由于取证难的掣肘,监管执法部门对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鉴于此,要防范社交群里的“荐股”欺诈,还必须坚持未雨绸缪的源头治理思维。
与“秋后算账”式的防范举措相比,从源头上对社交群里“荐股者”坑蒙拐骗的违法行为筑牢“防火墙”,不仅仅只是一个监管执法重心事前事后的转换问题,而且还是防范“荐股”欺诈必须秉承的新型治理思维。这种新型治理思维,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有针对性对社交群“荐股”欺诈痼疾精准“下药”,防范于未然,从而有效避免事后严惩所产生的“马后炮”负面效应。
具体而言,有关监管执法部门应联合出手进一步清理和整治这种利用社交软件推荐股票的行为,通过设置必要的准入门槛,将那些没有资质的所谓“荐股专家”挡在行业门槛外,同时要求社交软件平台设计关键词,对涉及荐股的欺诈信息采取屏蔽措施,并对多人投诉的群组或者公号实行“一次性死亡”监管政策。如此,才能从源头上铲除社交群“荐股”欺诈的滋生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