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参加工作以来,便有机会到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去看看,我有幸目睹许多秀美壮丽的山河景色。大别山绵延千里,雄伟壮观;太行山高耸峻拔,险象环生。奔腾咆哮的黄河,孕育了中华古老的文明历程;碧波万顷的大海,显示出广阔无垠的博大胸怀。举起手中的相机,用一个个特写镜头将这些美景一一记录下来。
最让我入脑入心、牵肠挂肚的还是故乡的山水。虽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其独有的韵味使每一位离乡的游子都深藏于心。幕旗山位于枞阳县境内,海拔800多米,一峰独秀,它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美景之一。不知从何时起,民间传说山内藏有金矿,有人曾建议凿山掘金,但却遭到乡亲们的一致反对。山育人,人靠山,和谐的人文资源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容不得别人的恣意开发,乡亲们最原始的思想观念与现在的环保意识是一致的。
这里也曾是众多的抗日战场之一。日军一个中队盘踞山顶,修起坚固的工事碉堡,凭借天险,想长期占领。新四军、游击队从幕旗山两侧进攻,战斗打了一天一夜,在抗日军民的顽强奋战下,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幕旗山。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饱受苦难的乡亲们泪脸换笑颜,又过上了欢乐祥和的日子。为了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勇士们,当地政府修建了幕旗山革命烈士陵园。
每年的清明时节,我和家人都要到山上扫墓,除了拜谒革命烈士外,还祭祀已经故去的祖祖辈辈,他们都按照古老的传统习俗安葬于此。站在山前,我每一次的思维和情感都会跌宕起伏,前辈们精神上恪守的勤劳与坚韧、顽强与不屈,始终在我的血脉里传承着流淌着。
山的南边就是滚滚奔流的长江了。地处中下游平原,长江水可谓是一泻千里,在奔流中带起两岸的泥沙,江水因此显出浑浊之色。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讲述当年解放军横渡长江的场景,凌晨四五点左右,在一阵猛烈的炮击后,指战员们乘坐当地的帆船、腰盆、竹排等渡江工具,千船竞发,舳舻相继,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点点向对岸划去,抢战滩头,向南岸纵深地带出击,最终夺取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
我曾在长江边的土方挖掘中,发现前人遗留地下的瓦罐陶瓷用品。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可临江而居,既有优势也有噩运。遇到干旱年景,人们的心中就会少一份忧虑,排灌站里两台大水泵日夜不停地从长江抽水,旱情自然会得到缓解。但长江水也有泛滥成灾的时候,农历六月是雨水充沛时节,长江水位开始慢慢上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防汛期。高涨的水位与坚固的大堤像两位赛场的斗士,相互抗衡,大有一举侵吞对方之势。此时一个小小的蚁穴都会使千里江堤毁于一旦,面对潜在的灾难和威胁,人们都急盼着江水早点退去,恢复从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村生活。
游走在故乡的山水间,我以一名晚辈后生的名义来诵读这山这水,我收获一种全新的理念:山是精神与傲骨凝聚成的气质,水是柔情与思念化作的期盼。
无论离开家乡的路途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思念的脚步始终停留在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