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古城西安的游客,除了对素有十三朝古都的各类名胜古迹仰慕之外,也一定会被这里的各类特色美食所折服,当然,除了久负盛名的“biangbiang面”和老孙家牛羊肉泡馍外,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也一定妇孺皆知。
葫芦头泡馍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肥肠,因其煮制熟后收缩状似冰糖葫芦,故名葫芦头。葫芦头历史悠久,最早为唐代京城美食,其名字由来还有一个历史趣闻。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有一胡姓店家在当时京城长安街上卖用猪肠肚做的食品“煎白肠”,但生意萧条,食者寥寥无几。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方知其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
也因此,葫芦头泡馍也同老孙家牛羊肉泡馍一样,成了古城西安的美食名片。走在古城西安的街头,无论是回民街、建国路、西羊市、五星街等美食汇聚地,还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食摊档,都纷纷打起了“春发生”葫芦头的名号。
许多商家为了招徕食客,总习惯将操作间设在显眼处,因为葫芦头泡馍离不开骨头汤,将一口熬制大骨的大铁锅摆在显眼处,锅里正熬制的乳白色骨头汤泛着浪花,远远望去,袅袅娜娜香气四溢,满大街都芳香无比,给人一种“真枪实弹”的感觉,在琳琅满目的美食面前,唯葫芦头泡馍独树一帜、令人垂涎。
当把馍掰好后,交由服务员,只见厨师接过碗,先是在碗里掰好的馍块上方铺一层切成坡刀形的熟肥肠,放入适量涨发好的黑木耳和黄花菜,再揪一撮涨发好的粉丝放入碗内,舀入一勺滚烫的骨头汤冒一下,随后用勺子抵住碗内的原料,将骨头汤滗在锅内,再舀汤再滗,如此反复三至五次,待碗内的馍及肥肠完全冒热冒透后,再给碗内调入适量的自制五香油、调料水(用花椒、八角、桂皮、肉蔻、元桂、草果、茴香、丁香、荜拨、香叶等熬制)、鸡粉、味精、香菜、蒜苗、油泼辣子,最后浇入适量滚汤即成(汤内已放适口食盐)。进食时佐以糖蒜和泡菜,吃起来馍筋肉嫩,肥而不腻,味醇汤浓,鲜香可口,使人食欲大增。根据各自口味喜好,还可以调入陈醋,口味会更胜一筹。尤其冬季里,吃一大碗葫芦头泡馍,当即就使人浑身热乎起来了。
也难怪,在古城西安还流行有这么一句口头禅:“提起葫芦头,嘴角涎水流。”而我要说:“吃了葫芦头,浑身有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