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将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58年前,大家齐声合唱《共产儿童团团歌》的那一幕,至今仍深深刻在汪芳琪的脑海里。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是为《安徽画报》‘庆祝建国十周年’专号拍摄封面,只是听从老师的指挥,拍了很多照片!”汪芳琪指着精心保存的画报,深有感触地说。当年的封面《十周岁的孩子们》,坐在第二排右边第一个的汪芳琪,笑得无比开心。
学校里的“名人”
1959年,合肥市长江路第二小学二年级学生汪芳琪,在校内可算是个“知名人物”: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能歌善舞,担任校大队委文艺委员。每次战斗英雄人物来学校做报告会时,她都是上台献花的少先队员代表。
“我的一切,都是深受家庭的影响!”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5个哥哥和姐姐们的优秀时刻激励着她。“而当时在邮电局工作的父亲,则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早晨天刚亮,父亲都会点起煤油灯,坐在桌子旁看书。跟着他围坐一圈的,则是每人手捧着书的孩子们。”
虽然只是一名邮电局的普通员工,汪芳琪的父亲却自学了四国的语言,连6个孩子都继承了他勤奋的精神。“除了我是根据时代要求,中学毕业后下放到长丰两年外,哥哥姐姐都是大学毕业,有的是复旦大学,有的是南京航空学院,有的是安徽大学!”
开怀大笑的背后“花絮”
一天,汪芳琪被班主任马老师喊到教室外:“你是属牛的吧?和祖国同岁啊!你跟我走,去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跟着老师,汪芳琪来到了学校对面的一栋楼房:“就是当时文化新村的楼顶,在那里,我见到了数十个同龄的孩子,有的是和我同校的。”很快,老师帮汪芳琪梳了两个漂亮的麻花辫,并扎上粉色的蝴蝶结,让她坐在了第二排的位置。
摄影师让大家面对镜头,开心地大笑。可惜孩子们笑得都不够自然。“于是,旁边有个老师自告奋勇地担任‘指挥’的工作,让我们唱《共产儿童团团歌》。这时,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在老师头上悄悄插放了一根小树枝,老师在前面做指挥的动作,树枝随着他左右摆动,突然,树枝掉了下来。一下子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张表情就被摄影师抢拍了下来,就是后来刊登出来的照片。”
58年的精心保存
当作为《安徽画报》封面人物刊登出来后,马老师告诉了汪芳琪。回到家后,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和哥哥姐姐。
“我父亲可高兴了!他说你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件幸福的事!而哥哥姐姐们则为我买来了画报,让我好好保存这张光彩的照片。后来我谨记着他们的话,走到哪都把它带在身边!”汪芳琪说,在接到即将重逢的消息后,她当天又一次把画报拿了出来,又回忆起那年的情景。“我是和祖国共同成长的,目睹着她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繁荣昌盛,深深为我的祖国骄傲自豪。也非常感谢《安徽画报》,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