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往由一些老照片、几本旧杂志和一次陌生人的造访而勾起。坐在85岁老人曾传火的家中,谁能想象出59年前,这位安徽老人曾与毛泽东四次握手、有五张合影照片呢?
1958年,他与毛主席四次握手
1958年9月18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亲临合钢视察。“当时还不叫合钢,正式名字应该是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时任车间副主任的曾传火,才二十多岁。9月17日,他接到毛主席要来视察的通知,由他来汇报炼铁情况。
当年的握手照片,成为了1958年10月刊的《安徽画报》封面,内版也重点报道了毛主席来安徽视察炼钢情况。约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安徽画报》又将1958年毛主席在安徽的摄影照片集齐成册,赠予曾传火,那对他来说,是一生宝贵的记忆。
曾传火回忆说,与毛主席曾有四次握手。1958年9月18日上午,身材魁梧、红光满面、穿着银灰色中山装的毛泽东下车后,与前来迎接的钢铁厂领导一一握手致意,而最后一个握手的便是曾传火。随后,毛主席转身朝2号高炉走去,并与曾传火交谈起来,“这个高炉是多大的?” 曾传火回答道:“13个立方。”
毛泽东十分关心原料情况,他走到一堆矿石前,拣起一块矿石,问它的来源、品质等情况。当毛泽东看到许多人在砸石头的时候,关切地问:“都是人工加工,没有机器吗?”在场的合钢工人说,厂里有一台破碎机。
顺着机器破碎矿石的声音,毛泽东看到一个年轻工人正在操纵破碎机,他非常仔细地观看了破碎机的工作情况,然后鼓励说:“这不就是机械化生产嘛,这个好,可以多搞几个,这样劳动力就能解放出来了。”
一辈子投身钢铁事业 牢记毛主席的感谢
曾传火祖籍湖南,有着浓浓的地方口音,毛主席听了出来,还主动问他是不是湖南人。不到两个小时的视察中,曾传火全程介绍厂里情况。当时省委机关钢铁厂投产的是1、2号两座高炉,3号和4号高炉还在建设中。曾传火说,当时厂里安排2号高炉出铁,毛主席正好亲自观看铁水熔炼的情况。
站在2号高炉前,曾传火拿出蓝色看火镜,观察了一下铁水的情况。这时候,毛泽东主动找曾传火借过来看火镜,仔细观察起来。“毛主席一边拿着看火镜,一边向我咨询该如何看铁水情况,我告诉他主要是看铁水的表面,如果表面比较薄,就能用来铸造机器,他听了我的介绍后频频点头,还说了一句,‘能造机器就放心了!’”此时,毛泽东十分好奇地问起高炉上架设的煤气大管道来,曾传火告诉主席,这是把高炉产生的煤气拿去烧锅炉,可以节省焦炭,毛主席随口而出,“相互利用啊!”
最后,毛泽东来到炼好的铁块前面,把铁块打断,观察起铁块的断面来,他还向曾传火咨询起如何看铁块质量,曾传火说,如果是铸造用的铁,一般颗粒粗而大,而炼钢的铁则需要拿到炼钢炉再次提炼后,再造机器。毛泽东问曾传火说:“目前已经生产多少吨了?” 曾传火抬起自己的左手,举起四根手指兴奋地说:“已经生产四百多吨了。”此时,毛主席说了一句让曾传火没有想到的话,“感谢你们!”
从青年到暮年 欣喜《安徽画报》帮他留下记忆
回想当时的场景,曾传火依然满脸喜悦,他指着《安徽画报》上的老照片说:“这个就是我。”曾传火说,每次介绍完情况,毛主席都会和他握握手,毛主席的温和与平易近人,让曾传火备感亲切。
那次见面后,曾传火写了《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的文章,发表在当年10月1日的《安徽日报》第三版。问他这次见面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影响,老人说:“好好干吧。”毛主席对他一生的影响浓缩成这几个字。从那时起,他就决定为炼好钢铁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上世纪70年代,曾传火被调到合钢二厂炼铁车间,直到后来从合肥钢铁公司办公室退休。退休后的曾老并没有清闲下来,作为技术骨干,广州、西安、徐州等外地不少钢铁厂都慕名前来,曾传火不断被邀请“出山”。
从成为画报封面和话题人物,到暮年与陌生人对谈,一点一滴回忆起那个年代,曾传火平静而又喜悦地叙述着旧事,并在当年的画报封面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件小事,于时代,是印记,于个人,是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