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零花钱属家暴”带来怎样的思考
“亲子共读”的益处不容小觑
“假证转正” 再次敲响信息安全警钟
非 常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假证转正” 再次敲响信息安全警钟

 

▋房清江

通过网络联系,花费不到3000元,即可获得一本《教师资格证》。尽管是“假证”,但是登录教育部门官方网站后,居然可以通过验证。“假证转正”的背后,是一整条串联起买家、卖家、黑客、非法制证者的售假链条。非法制证者通过黑客团队,以漏洞扫描、上传木马程序等手段“黑”入政府官网,并将证件验证窗口链接至售假团伙自家网站。这一犯罪手法,目前在国内尚属首例。(11月26日《新京报》)

假证交易由来已久,曾经也很猖獗,身份证书、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婚姻证书等无所不包,假证交易泛滥除了购买者私利的冲动之外,客观与信息不对称也有很大的关系,存在行业部门及地域的壁垒,证书信息比对核查困难,为假证以假乱真提供了土壤。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与运用,信息互联共享,有效消除了信息的“孤岛效应”,很大程度上铲除了假证趁浑水摸鱼的土壤,假证交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互联网不是万能的,因为信息的开放性,又带来了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假证转正”正是利用了互联网的这一特性,将假的证书验证程序链接到官方专业网站,以乱真的核实信息给假证当“托儿”,无疑,这样的假证更有欺骗性,对公共管理秩序的危害不容小觑。

信息安全特别是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安全,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认识,影响信息安全已经远远不止于信息泄露给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带来的危害,还包括各类平台及数据不被窃取、篡改和功能不被破坏。这也意味着维护信息安全,不能只盯着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与惩治,更应着眼于技术上防范,提高安全等级,筑牢防火墙,毕竟大部分信息安全犯罪利用的都是信息系统的漏洞。

维护信息安全,公共管理机构应当先行,既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的意识,还要逐步推动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维护的一体化,改变政出多门的弊端,同时,也应逐步建立公共管理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标准,保障公共管理的安全性和权威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