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这一酝酿多时资管统一监管标准出台,将使得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得到统一监管。
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
临近年末,银行理财收益普遍走高。根据融360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78款,环比减少了23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7%,环比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就在银行理财收益“一路高歌”之时,《指导意见》横空出世。其中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这对银行理财产品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一旦实施,银行理财将不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品,需要投资人来独立判断、承担。不过,《指导意见》设置过渡期,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自然存续至所投资资产到期。过渡期为自《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规定进行全面规范,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3月以下银行理财或将消失
除了对收益的影响,《指导意见》还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根据产品期限设定管理费率,产品期限越长,年化管理费率越低,以此纠正资管产品过于短期化倾向。不少专家预测,3个月以下银行理财或将消失。
而对于年底之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融360分析师认为,三季度考核节点过后,流动性偏紧状况并没有缓解,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小幅上升,不过幅度较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收益走势,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流动性不会有太大变动,但12月银行面临年底考核,届时资金成本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未来两个月银行理财收益率很有可能持续小幅走高。
延伸:
刚性兑付 所谓刚性兑付,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当产品到期时,如果收益达不到标的或者出现亏损,机构就自掏腰包把钱垫付给投资者。银行理财大概有70%是非保本的,但实际上超过99%的投资者都会如约收到银行兑付的本金和收益,这就是刚性兑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