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两年来,仅养蟹就净赚160万元。”说起自己养蟹的故事,当涂县蟹农于科和感慨万千。他说,螃蟹养得好,就能卖得好。这些年来,镇政府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全面推广生态养殖,使得蟹业养殖成功转型升级。
于科和是当涂县塘南镇普新村一位养殖大户,养蟹迄今已有十几个年头。起初,他从稻田养蟹开始,面积最多只有50亩。早些年,村民兴起稻田养蟹热,科技知识贫乏,投放饲料少,导致蟹苗吃生态作物,破坏水生态,上市螃蟹规格小、品质低,卖不上价,一度,众多蟹农血本无归。后来,镇政府和县水产农技站请来上海海洋大学专家“把脉”,才找出问题症结,采取“种草、投螺、混养、稀放、控水”等措施进行生物修复。渐渐地,成蟹规格变大了,品质变好了,养蟹模式从“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原先的“稻田养蟹”也被“生态养蟹”所替代。
由于生物得到修复,养殖环境明显改善,河蟹不但“个大体肥”,而且肉质鲜美,品质和品牌度日益提高,河蟹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据悉,如今,当涂县50%以上养殖水域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当涂县河蟹产业成功实现了“从养大蟹向养优质蟹,从纯养蟹向产业化”的跨越。“养蟹业的发展带动了渔业经济发展,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来源,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4年居全省县级第一位。”据当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小达介绍,去年该县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30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25万亩,河蟹产量位居全省县级第一。该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前不久获得“农业部渔业监控养殖示范县”称号。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马鞍山海滨水产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杨海滨说,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这一段论述,当涂蟹农感悟太深刻了。海滨合作社拥有像于科和这样的社员就有123户。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生态养殖和渔业产业化的路子,道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