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志
女儿给我网购了几双羊绒厚袜子,由于这袜子质量好,穿了整整两个冬天。今年刚入冬,我又穿上了那双旧的,前几天,其中一只袜子脚后跟磨烂了一个小窟隆,女儿说,不是还有新的吗,这破的扔了吧。边说边将旧袜子扔到旁边的垃圾桶内,我急忙捡了回来:“这双好好的羊绒袜子就烂了一个小洞扔掉多可惜,叫你妈用缝纫机给补上,千万不要浪费呀。”妻子不到2分钟就将袜子后跟上的小洞补上了,穿在脚上后,没有一点打了补丁的感觉。此刻,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补丁衣服。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农村,那个年代城乡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供应偏紧,再加上家家孩子多,穿旧衣服、穿打补丁的衣服,是件正常不过的事。记得那时候家乡有句俗语:“新老大,旧老二,补补丁丁是老三”,意为买了新衣服后老大穿旧后给下面的老二穿,等老二穿不上时衣服已经破了,于是打上补丁再给下面的老三穿。我在弟兄中排行老三,是补丁衣服的直接“受益者”,补丁衣服,补丁袜子,补丁帽子,补丁手套,乃至补丁雨鞋等,还有睡觉的补丁被子、床单……我清楚地记得,打了补丁的袜子,由于打上补丁太多,且补丁上面是补丁,有时候穿在脚上感觉垫脚,高低不平。为此,我常向父母诉苦,抱怨,要穿新的。每次父母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家家户户都这样,等生活好了再买新的。
记得那个年代流行一种叫“的确良”的衣料,我非常羡慕,可老是穿哥哥们穿不了的旧破“的确良”,于是跟父母再三要求下,我终于穿上了一套崭新的“的确良”白衬衫和蓝“的确良”裤子,当时别提多高兴了,那套“的确良”衣服一直穿了好几年,直到我穿不上为止,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母亲是个非常勤俭的人,每次补衣服时,尽量用同一种颜色的布料打补丁,且针线活细腻,让人感觉不出来打了补丁。补丁衣服实在不能穿时,母亲就将补丁衣服上的完整布料裁剪下来洗净后,用糯米浆糊粘成一大块,好几层厚呢,晒干后剪成鞋样子,给我们做布鞋,做鞋帮,纳鞋底,缝鞋垫,一点都不浪费。
虽然经常穿补丁衣服,但内心里从没有一种自卑感和难为情的感觉,因为,生活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穿补丁衣服的人家太多了,尤其到了冬季,我们有时跟没穿补丁衣服的孩子开玩笑,说打了补丁的衣服厚又厚,好暖和呀。
补丁衣服伴我度过了童年、少年,直至上了大学和参加工作后,我仍以补丁衣服为伍。只是补丁衣服相对少了,且补丁衣服一般穿在里面。像袜子脚指头、后跟烂了小洞,线衣、线裤如果破了,我还是买针线回来自己缝补,因为我在幼小的心灵里早就从母亲那里耳濡目染地学会了勤俭和缝补衣服的方法。
后来成家后,我挤出钱买了一台缝纫机,目的是让妻子缝补那些还能穿的破衣袜及被单。妻子也是农村娃苦出身,儿时也穿过补丁衣服,一拍即合。现如今,只要是里面穿的衣服,如脚上穿的袜子,一旦破了妻子就忙缝补。还有穿的皮鞋破了后,我们也经常上街去补,其实每次去时,补鞋的人还挺多呢,看来勤俭是人的品德。前不久,家里新买的床单不小心被香烟烧了几个窟隆,妻子从小商品市场买回几个布贴花缝补在上面,床单一下被点缀得好看了。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多了,穿补丁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论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发展,家庭生活怎么富有,但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补丁”精神,应该永远成为我们的传家之宝,只要不破不烂不脏,打了补丁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