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金菜地” 送来“金饭碗”
技能培训促供电员工能力提升
蚌埠供电: 完成迎峰度冬信息安全排查
地市传真
三河镇农村道路 畅通民生工程月底前完工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马鞍山产业脱贫闯新路
种上“金菜地” 送来“金饭碗”

▋张发平 文/图
 

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全面推行“一村一业一社”,大力推进含山县 “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脱贫工程、和县“金菜地”脱贫工程,实施“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户产业脱贫发展路子,让更多贫困户获得稳定持续的收益。

含山:扶贫全覆盖,乡村“绿游游”

11月1日,在该市含山县陶厂镇司徒村北家山,“工人”们正在栽种油牡丹。64岁的贫困户司仙芝说,他们主要从事种树、除草、施肥、养护等手头活,七八十块钱一天。“我们把绿色产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结构调整、荒山绿化相结合,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据恒艺油牡丹基地负责人蔡善祥介绍,司徒村是一个贫困村,该基地一年可带动村民就业120人,仅此工资支出100多万元。

在司徒村粉丝加工厂生产车间,贫困户孙之玖说,2008年,他的孩子因病不幸离世,为给孩子治病家里债台高筑,而他和妻子分别患有痛风病、慢性糖尿病。困难时刻,扶贫干部不仅给他们家办了低保,还为他在粉丝加工厂找了一份工作。加工厂老板送他去河南培训,回来就当上了粉条技术工。

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逢节假日这里游客络绎不绝。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世木说,太湖村立足太湖山景区、凌家滩文化遗址等资源优势,发展 “绿游游”乡村旅游产业,把闲置民房改造成客房,鼓励村民种植花卉苗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到今年底,91户贫困户有望全部脱贫。

和县:建立“金菜地”,送去“金饭碗”

在和县历阳镇万寿村,党总支书记邢宏祥说,村里不仅建成两座光伏发电站,还新建120亩“金菜地”脱贫工程蔬菜基地,以“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按比例分红收益。全村43户贫困户,已脱贫35户。

“种一亩蔬菜,脱一户贫。”据和县扶贫办副主任李成安介绍,该县立足蔬菜产业资源优势,实施以贫困户为主体、“一村一业一社”为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为带动的“金菜地”脱贫工程,成效显著。全县共落实了495个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6318个。另外,该县还设立“金钥匙”扶贫公益基金,开发了4500个公益性岗位;实施“金平台”电商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的“庭院经济”走上“满蓝和鲜”电商平台。

该县创新实施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乡村幼儿教师计划,目前,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已为22名贫困学子单独开班。他们每年除了享受免除学费和2000元补助和1000元地方补贴外,学校每年也将提供2400元校内补助。说起政府送来的“金饭碗”,15岁的李兰(化名)充满感激地说:“如果不这样,我恐怕早在外面打工了。”

郑蒲港新区:萝卜大丰收,村民笑开颜

11月3日,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隐驾村外滩,村民们热火朝天忙着收拔萝卜。贫困户于莲英说,她的丈夫患病,失去劳动能力,镇政府不仅送来医保、低保,还把流转出的长江滩地分给她家2亩,入股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不,大家出工收拔萝卜,连劳力带分红收入户均收入达3000元。

据隐驾村党总支书记朱传友介绍,隐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把43户贫困户发展为合作社成员,采取“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脱贫,通过与镇上腌制加工厂合作,自种100亩订单腌制萝卜,带领大家脱贫,成效凸显。下一步,合作社还将扩大种植规模,与大户联动,不但搞种植,还要搞养殖。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