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徽商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这是安徽金融业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徽商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05年,作为江淮大地上萌生的金融新生力量,徽商银行的成立被视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重组改革的破冰之作”;2013年,这支金融皖军成功实现香港上市,登陆国际资本市场,增强核心资本实力,驶入了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徽商银行坚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稳健经营,锐意创新,大力推进四大金融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年均增长在20%以上:自成立以来,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8%,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4%,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2%。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在全国城商行以及省内银行业中位居前列,彰显了地方主流银行的品牌形象。2017年位列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第168位,较2008年首次入选提升605位;荣膺《财富》中国500强第289位,较2015年首次入选提升138位。
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确保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徽商银行始终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各项投放稳居省内银行业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信贷投放超过2万亿元,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高收益、高成长、高风险的特征,徽商银行创新风险分担模式,推出“调转促”产业基金,综合服务省内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主要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培育基地内创新企业。截至9月末,“调转促”产业基金累计审批26支,基金总额237.1亿元,实现投放114.02亿元。
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省内的优势骨干企业,徽商银行始终坚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和重点企业。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力度。2017年对全省传统行业优势骨干企业中的核心企业授信余额,较去年增长43.18亿元。另一方面,运用创新手段服务降杠杆、控风险。与皖北煤电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成立总规模30亿元的基金,用于置换企业债务,通过此次债转股将直接降低皖北煤电的资产负债率近5个百分点。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传统优势,树立创新思维,徽商银行致力发展小微业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截至9月末,徽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户数3.6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014户;贷款余额1431.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55%;申贷获得率98.61%,较去年同期增加1.64个百分点,实现“三个不低于”。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徽商银行设计特色产品“易连贷”,实现小微企业新老贷款的无缝对接,这种无须还本、直接续贷的特色产品,大大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累计发放金额101.57亿元。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2016年夏季,安徽省内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汛涝灾情,徽商银行总分行联动,开辟绿色通道,推出防汛救灾应急贷款,共投放128亿元。在金融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徽商银行创新推出扶贫基金,服务产业扶贫“四带一自”模式,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截至9月末,已审批金寨、霍邱、阜南等扶贫基金6支,金额总计61.25亿元;已投放5支,金额总计49亿元。推广个人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截至9月末,已发放金额5.01亿元,直接惠及1.2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激发金融发展活力动力。
2014年,徽商银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全行范围内深入开展“改革推进年”活动,着力解决制约徽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揭开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序幕。在此基础上,适应新经济、建设新金融,开展“新金融建设年”活动,以“综合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安全金融”为抓手,打造核心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随着改革创新逐步推进和深入,全行经营思路进一步拓展,经营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成为转型升级发展的最大亮点和强劲动力。
创新产品业务。先后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商、私募产品报价系统参与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基础成员,获得基金托管业务资格,开展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及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试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同业存单等,研发推出PPP“全程通”业务、城镇化基金、“调转促”产业基金、HCE云支付等产品,产品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创新经营模式。推进公司业务综合化,行内协调联动,行外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全体系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探索小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具特色的小企业业务发展之路;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推进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加大产品、渠道和机制创新,实现金融服务从城市到农村的延伸,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覆盖面;开展网点产能提升试点,促进传统物理网点转型升级;探索“模块化、批量化”的微贷业务模式。
创新科技金融。探索开展投贷联动,目前已在合肥高新区为科创型中小企业提供“外投内贷”“选择权贷款”等投贷联动服务。选择直销银行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发展互联网金融,持续丰富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互联网信贷三大产品线,致力打造极致客户体验,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目前正在与地方政府、征信公司、担保集团等合作,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致力打造涵盖数据体系、征信体系、模型体系、信贷管理体系、信用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小微数字金融服务体系。
坚持加强风控,守住风险底线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安全”是银行的本质属性,服务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必须加强风险防控,守住风险底线。
徽商银行牢固树立“审慎、理性、稳健”的风险理念。截至2017年6月末,徽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0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呈现稳定向好趋势;拨备覆盖率273.21%,高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近100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严把客户准入关。坚持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制定并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控”的差别化授信政策。继续加大对安徽省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教文卫等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同时,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严控“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规模,逐步降低产能过剩行业信贷占比,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推动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实现了资产组合的整体趋优。
严把过程管理关。建立完善经济下行期贷前调查、授信审批、放款管理、信贷资金监控、贷后检查、风险预警、到期管理、贷后监督全流程标准,强化信贷业务关键环节风险控制,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提升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按照穿透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加强新兴业务风险管理,坚持统一授信、集中管理。
严把风险处置关。扎实开展资产质量“双控”专项行动;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有效开展“四个一批”活动,即“清收一批、重组一批、核销一批、转让一批”,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解决了一批问题贷款及不良贷款,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