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需要列出“结婚时间表”吗
微 声音
高校花式“叫早”背后的隐忧
重罚“辣眼”广告,树立文明风尚
非 常道
下一篇4 2017年1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年轻人需要列出“结婚时间表”吗

 

10月30日,重庆城市管理学院读大二的女孩小袁,为还是单身的室友小岳列了一张“恋爱结婚时间表”,引起了网友的议论。时间表的第一行写着“23岁——毕业”,随后24岁一年找工作,25岁开始相亲,25.5岁找到男友,25.5岁到26岁之间稳定感情,26~27岁深入了解对方性格、家庭,27岁到27.5岁谈婚论嫁,27.5岁到28岁准备婚礼,28岁顺利结婚。两人都希望在30岁以前完成结婚、生子。如果不顺利,就要30岁以后了。(11月3日《扬子晚报》)

恋爱和婚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对结婚而言,有法律规定的年龄标准,但具体到每个人那里则充满着差异和变数。

就大学生而言,二十来岁的年龄,不仅对人生发展有梦想和追求,对恋爱和婚姻也充满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出“恋爱结婚时间表”,说明女孩对感情保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而且还将感情、婚姻看作是人生规划的重要部分,这样做并无不妥。正如有的网友认为,时间表上各个阶段是符合现实的,“现在很多闪婚族,很冒险,多谈几年恋爱确实靠谱。”“把该操心的事儿操心完,等到30岁以后,事业稳定了,孩子也大了,就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看到,在恋爱和婚姻中,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都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很难按照既定程序走。我们希望一年半载找到男友或女友,但毕竟不能像买东西那样“拉郎配”,还要看有没有眼缘,是不是让自己“心动”,各方面条件同自己匹配不匹配?有的即使谈上了朋友,确定了恋爱关系,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现实中许多恋人也往往会因地域、性格、家庭等问题,让计划落了空。

所以,对“恋爱结婚时间表”,笔者以为,既不能一味否定,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也不能盲目遵从,把它视为“宝典”。我们既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到底需要什么,还要学会接受变化,毕竟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时间表去走,感情也是“最没有办法墨守成规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