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时间长达一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正在进行。一种怪论始终未散,那就是环保督查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而事实及数据显示,在环境压力的倒逼之下,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等一些地方企业成功转型,经济指标非但没有出现大幅下滑,反而呈上升趋势。(10月12日《法制日报》)
依法关停超标排放的重污染企业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利国利民,但操作中势必触及到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引发他们各种形式的抵触和对抗,有的“转战”偏远山区试图瞒天过海,有的阳奉阴违玩起“猫鼠游戏”。毫无疑问,在“铁腕治污”高压态势之下,这些人的如意算盘最终都将灰飞烟灭。 在此种背景下,一种“环保督查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怪论却开始蔓延,其原因不难想见:其一,这代表了那些既得利益受损者的“心声”,垂死挣扎的他们,妄图通过这种方式给环保工作持续推进增加阻力;其二,社会舆论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受人误导,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关掉一些污染企业,产能就会受影响,连锁反应之下,自然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事实上,这是对环保工作的最大误解。 以高污染、高能耗为代价的短期经济高速增长,表面看似一派繁荣,实则鼠目寸光危机重重,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掘坟墓,实践早已证明,“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发展模式早已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路,必须迅速得到遏制,严厉惩戒环境违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由此可见,一些人心怀叵测,出于利己心态,恶意炮制和散布“环保督查影响经济发展”的狭隘言论,试图带偏舆论,已然十分不合时宜,应当趁早罢手。而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更要学会客观认知、法治思考、明辨是非,不轻易人云亦云盲信盲从,谨防被社会上少部分动机不纯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