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一身天蓝色的长衫,一手打着快板,一手敲着大鼓,柴门大鼓“第四代传人”马云成今年虽然已经75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唱起柴门大鼓来就像是个小年轻。
“20岁我拜师时,师兄弟一共有15人,但我现在只有2个徒弟,还都是外地的。”记者在合肥蜀山经济开发区邓店村首届文化艺术节上见到他时,他显得有点担忧,怕这个中国传统文化就此失传了。
100多年前,大鼓书传入安徽,并演绎成了本地特色的柴门大鼓。马云成出自曲艺世家,父母均爱唱庐剧,他自幼耳濡目染,十分爱好曲艺。1962年,他高中毕业后,拜柴派大鼓传人许峻峰为师,成为柴门大鼓的第四代弟子。
“只要大鼓一敲,听书的人就源源不断,有时候一晚上就有100多位。”马云成记得,他租房子唱大鼓书时,经常说长篇,每天都要留“扣子”,让听众天天来听。
“现在听的人少,就连说柴门大鼓的也所剩无几,合肥好像就我一个人。”马云成说,传统大鼓书是一人、一板、一鼓,为了让柴门大鼓继续传下去,他试过把单口大鼓改成对口大鼓,甚至与乐队合作尝试配乐大鼓,可是收效甚微。
马云成告诉记者,两三年前,合肥市文化馆曾经开办了一个学习班,请他去教学,但一个班上只有几个人,“我很想收徒弟,可是根本没人来学,而且表演一段节目不难,但唱大部头书需要临场发挥,组织语言,那就需要很深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