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6岁时,爸爸高位截瘫,妈妈离婚改嫁,她独自撑起一个家。为了给父亲治病,年幼的她拉着板车,带着父亲到北京上海,孝心感动无数人。
她,就是被称为“板车女孩”的黄凤。
日前,以“中国好人”黄凤为原型的广播剧《板车女孩》,荣获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优秀作品奖”(全国仅60部)。全剧颂扬了中华孝道,展示了新时代少年儿童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昨天上午,该剧编剧吕卉说起了它的诞生始末和背后故事。
一次采访的偶然发现
到安徽好人馆去采访,在吕卉看来,是一次很普通的采访。
2014年底的一天,吕卉在安徽好人馆里,听到了很多感动的故事。忽然,有一个雕塑引起了她的关注。“塑像是一个小女孩拉着一辆板车,看上去视觉冲击力很大,因为小女孩的瘦小与板车的沉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回忆当时的情景,吕卉仍然激动。
从当时的馆长口中,吕卉得知,原来她就是“板车女孩”黄凤。听到了她的事迹,吕卉后来写出了一个10分钟的微广播剧。
善良和感恩的背后故事
微广播剧播出后,黄凤的行为也感染了很多听众。吕卉和团队的伙伴们决定,再深度挖掘一下她背后的故事。去年下半年,黄凤正好来合肥学习,听闻消息后,吕卉把她接来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黄凤是个懂事的孩子。交谈了一下午,她身上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她的善良。二是她懂得感恩。”吕卉很有感慨。原来,黄凤带父亲去大城市治病时,一开始是懵的。蹲在城市的街头,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有人拿过来一个碗,于是开始有了过路人的投币。黄凤说,虽然本意不是乞讨,但大家对他们的善良让她内心感动。现在,每逢路过天桥遇到乞丐,她都会身上有什么就给什么。在黄凤拿到18岁身份证的第二天,她就去献血。因为在她看来,一直受到大家的帮助,等自己有能力回报时,也要不遗余力。
任何时候都带着创作的心态
这并不是吕卉第一次获奖。从1998年开始广播剧的创作,至今,她曾连续八届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等,先后两次获得中国广播剧研究会颁发的“最佳编剧奖”,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合设立的代表中国广播剧最高成就的奖项——广播剧成就奖“编剧成就奖”。
“在任何时候,我都带着创作的心态!”也正因此,她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因为在吕卉的心目中,现实比创作和想象更精彩。“好的选题,就是让人能记住的故事。细节的力量才能打动人,比起小鲜肉,英雄人物、身边小人物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这些东西的生命力才会更长。所以,作为编剧来说,要从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