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双节”转眼即到,除了规划假日旅行外,不少投资者也开始有意识地提前管理短期理财资金,如何让资金在假期“加班加点”滚动起来,也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对此,记者进行了探访。
现状: 理财产品国庆收益“加料”
临近双节和9月末的季度考核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再次呈现季末效应。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9月15日到9月21日期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15款,较上周减少了116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4%,较上周上升了0.03个百分点,创12周新高,也是7月份以来单周最高收益。
记者看到,合肥不少银行都在国庆前推出了14到50多天的跨三季度末尾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爆款,而且很多产品的收益率都超过了5%。
如工商银行在中秋、国庆之际推出“工银理财节”,其中的增利150天产品, 9月29日至10月9日预期收益率提高到4.65%~4.80%。而此前,这款产品的收益率只有4.35%~4.4%。此外,该行一款增利120天产品也同样,在9月28日~10月9日按照4.60%~4.75%,比原来的收益率提高了0.3%~0.4%。
此外,交通银行也推出交银理财节,交银添利迎新系列产品,5万元起投,期限为52天的产品收益率可到4.8%、108天产品收益率为5.1%。
大银行都纷纷出招,中小银行的收益率更是节节上涨。如广发银行多款9月29日开售的R2级别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到5.3%。
而跨过9月末和国庆假期的券商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断走高。如理财通平台上的中信证券天天理财双周盈14天短期集合理财,收益率到达5%。
建议: 投资者要注意购买时点
随着央行货币政策逐步转向中性偏紧的态度,市场流动性大幅收紧,理财产品的收益也由过往的持续下滑转变为上扬。而今年的双节理财产品收益纷纷站上5%,也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低风险与可观收益的机会。
但业内人士建议,有购买需求的投资者也要注意“买入”的时点。由于不少产品的申购期较长,而申购期不同于“起息日”,起息日才是真正开始计算收益的日期。尤其是不少银行推出的国庆专属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会比同期理财产品高出1~3个百分点,但“起息日”却有可能是在国庆后。“一般国庆前夕及国庆期间发售的理财产品要到节后才能计息,募集期会长达十来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时不仅要看申购时间,也要留意实际开始计算收益的时间,即‘起息日’。尽量购买起息日在国庆前的产品,以便锁定小长假期间的收益。”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中信银行合肥胜利路支行理财师方莹莹建议,投资人还要注意封闭期是否跟自己的计划合拍,要根据个人财务报表而定。目前短期理财基金期限有7天、14天、21天、60天、90天不等。就国庆、中秋长假而言,期限最为匹配的是7天理财基金,其次是14天理财基金,如很多理财产品都是在T日提交申请,T+2日进行确认,第一个运作期共7天,如果你主动赎回,将自动转入下一个存续期。
阅读延伸: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合适投资产品
不同投资人根据不同风险偏好,也应挑选不同的投资产品匹配。对于资金少于5万元的初级投资人,可以选择一些优质宝宝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项目,投资起点较低,适合风险低资金理财。对于理财资产5万元~10万元的投资者可考虑配置一些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注意把资金分散投资在一些不同期限类型的产品上,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产品进行合理配置。对于理财资产大于10万元的投资者,理财投资可选择范围较大,可以根据自身对资金期限需求,对高风险和低风险产品都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置。(理财有风险,投资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