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也留下环境遭到破坏的“痛点”。
然而,现在当你踏上这方土地,你会觉得淮北变了,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宜居指数逐步提升。昔日黑灰的煤城华丽转变为今天的靓丽美城。
昔日采矿塌陷区 “变废为宝”成湿地公园
修复生态是煤炭城市转型的必经之路,过去由于煤炭和水泥用灰岩的大量开采,淮北市土地塌陷、水土流失、农业生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该市近年来重视生态治理工作,探索出超前式治理、开发式治理、圩田式治理等模式。
波光粼粼,垂柳依依。湖边草地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尽情地奔跑、欢笑……这是人们在淮北市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经常可以看到的景象。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市民休闲好去处的南湖公园,昔日竟是“脏乱差黑”的采煤塌陷区。南湖公园“伤疤”变身生态宝库,是煤城淮北华丽蝶变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北对牺牲环境搞开发、搞建设的代价有着切肤之痛。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淮北走绿色发展之路。“十二五”以来,淮北通过实施一大批城市绿化工程,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到3463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增加至1235公顷。
近年来,淮北大力推进采煤塌陷区改造工作,利用4000公顷采煤塌陷永久性水面,因地制宜,化害为利,实施南湖、中湖、东湖等治理工程,在城市中心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石质山造林不毛之地披上绿外衣
淮北境内山体多为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存水能力差、土壤含量少,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但是淮北人民发扬“愚公”精神,摸索出“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成为现实,近20万亩的石质山都披满绿装。
淮北老人张炎林,绰号“树翁”,他用10年时间,在淮北相山的乱石坡上种下了一片树林。10年来,张炎林共在山坡上栽了200多棵树苗,成活了107棵。“我今年85岁了,只要我能动,我就会一直种下去!”站在山顶,俯瞰亲手种下的柏树林,老人动情地说。
相山被淮北人称为母亲山,是一座被列为不宜植树造林的乱石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淮北下定决心改造相山,倾全城之力,发动全民义务植树。淮北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七步造林法”,让苗木成活率从30%提高到了95%以上。直到2011年,3万亩相山植被实现了基本覆盖。如今的相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4万人次。
从相山绿化到东部山场绿化,淮北在被称为“不毛之地”、树木生长禁区的石质山上植树造林,创造了“绿色奇迹”。如今,淮北20万亩的石质山披上了绿装,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安徽省“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依山而建的相山公园、四季榴园、南山村等众多风景区,不仅让淮北披上了赏心悦目的绿色,还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榴园村突出“绿金”穷山沟变聚宝盆
依托有着“万亩榴园-皖北第一村”之称的榴园村,四季榴园景区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文化,和南湖、化家湖、龙脊山等烈山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融汇在一起,成为淮北“绿色”图景的独特亮点。
秋季的榴园,硕果累累令人心旷神怡。据介绍,淮北市把荒山开发与发展经果林产业相结合,对开发荒山种植石榴连片50亩以上的,无偿提供苗木,致力于实现生态绿化和林业经济双丰收。果农宋继承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五年前,种了多年石榴的老宋创办了石榴专业合作联社。短短五年后,老宋的石榴专业合作联社已经成为当地佼佼者,他的石榴也通过“互联网+”模式远销北上广,甚至连老外都要来小山沟里向他取取经。
石榴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栽植石榴5年进入盛果期,其效益比种粮每亩多收入2000元以上,种植大户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通过打造品牌,增加影响力,石榴已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发挥着经济效益,成为加快美好乡村建设、农民快速致富的特色产业。
经安徽省专家委员会评定,《淮北市石榴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省内领先,全国先进。目前,该市已种植石榴面积7.5万亩,年产石榴近10万吨,产值达4亿元,跻身全国六大石榴主产区,“淮北石榴”荣获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淮北建有石榴汁、石榴饮料生产厂两座,石榴恒温保鲜库近百座。石榴远销京、沪、苏等地,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优质石榴”“绿色食品”等称号,因榴园附近的塔山而得名的“塔山石榴”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减黑增绿
从源头防治重点领域污染
城市之美,不仅美在市容市貌,更美在宜居宜业,让百姓获得满满的幸福感。2014年淮北在安徽省率先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从2017年4月1日起,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PM10浓度逐步下降。
据介绍,为了从源头防治重点领域污染,淮北开展治超、治污、治安、治税“四治”联动,实施174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打赢翻身仗。全面建立河长制,该市233条河道纳入河长制范围,成为安徽唯一免检市,着力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促使城区水体化污为清、减黑增绿。
此外,淮北还践行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在全市累计投放公共自行车7100辆,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日处理餐厨废弃物达到100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绿色建筑达79万余平方米。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大力推进中水回用,入选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