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老街,自古文明地。
这里山山蕴涵着历史,水水流淌着文明。
城楼石寨、皇经佛塔、古泉古井、依然山藏林掩,胜迹昭然。
一座禅拜了千年的名寺;一幢巍峨了千年的书院;一口清澈了千年的古井,迎来送往了多少世间的人来熙往。前不久,巢湖市柘皋镇西街一口古井井栏遭窃。据悉,此井建于清末同治年间,距今有150多年历史。最后,真相水落石出,但也让古镇里的古井,进入了人们饭后交谈的范围。
安徽的古镇很多,古井遍布它们不起眼的角角落落,却连着古镇百姓的血脉沿今。
岁月悠悠,一眼眼古井仿佛是一只只清亮的眸子,见证了古镇的荣辱兴衰,它映照过汲水的花季少年如何经了岁月的磨砺,慢慢老去;它读过历代的变迁就像如歌的行板,道不尽唱还休。
古镇,如同那口井,沉静内敛,不浮不躁。
八角井:四百年前的汪姓捐资修造
地点:宁国汪溪
历史:汪溪小汪村,有一口明代修建的古井——义泉井,因原来井上建有八角亭,当地村民便称之为八角井。
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当地有一姓汪的人家娶了一个外地的媳妇,因为媳妇的娘家很富有,娘家人便对婆家的村民说:只要女儿用的,娘家人都陪上了。当地百姓听后便逗娘家人说:你陪的再多,也还得吃我们这里的水啊。新媳妇娘家人听后大为不快。又特地在女儿婆家掘井盖亭,作为陪嫁。
现貌:这口井的井口硕大,独特,口呈圆形,内径达2.6米,用条石砌成,井面由青石铺成,井的周围有残存的石栅栏,栅栏的小石柱上还雕有石狮,非常别致。根据遗存判断,原建筑物应建有亭,现已不存。
古井附近写有一块碑记,名曰:“义泉井碑记”。为明代由当地汪姓捐资修造,距今有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东郢古井:见证三国时代的戎马倥偬
地点:固镇曹老集
历史: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地时所掘的七十二井之一,是考证曹操屯兵淮河流域的重要资料。
故事:东汉末年,群雄竞起。公元197年秋,曹操亲率大军攻打在寿春称帝的袁术,两军在淮河两岸展开激战。曹操在北淝河岸扎下营寨,屯兵储粮,时称曹老营。
作为军屯地,曹老营在明朝终结了使命,遗弃的军营逐渐聚集起人群居住,成为一处集市。而至清朝中叶,沿淮商业日益繁荣,四方商贾汇聚,曹老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业中心,遂易名为曹老集。
后来,曹老集境内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魏晋时的大型居住遗址。据考证,该遗址为曹魏时期一处高规格的军屯遗址。在曹老集镇东,还有一处仿古建筑,名为“曹营园”,为曹操屯兵曹老集那一段历史风云“留证”。
现貌:东郢古井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南郢村东郢组东北200米,砖结构,口径71厘米。
玄帝庙千年井:水位至今永不下降
地点:寿县正阳关
历史:传说正阳的地名还与此井有关。正阳原称为“羊石”。一年夏天烈日当空,庙内道长去此井取水,忽见太阳正好照在井里,道长颂道“烈日落井,羊石更名”,遂改“羊石”为“正阳”。
故事:正阳关玄帝庙公园坐落在古镇的北端。明正德三年,武宗皇帝率军在淮河流域平叛,途径正阳关玄帝庙拜求神明庇佑,顺利平乱后遂下旨,由凤阳府督造铜身玄天上帝、雷部正神、关帝、赵公元帅、灵官马元帅、护法神王灵官等諸神像及香炉一尊。2002年4月在玄帝庙内出土的一块圣旨碑进一步确证了以上史实。
现貌:庙内有一口千年古井,时至今日仍然井水旺盛,水质甘甜可口,无论有多少人汲水,水位永不下降。
群臣井:记录商贾大户由兴到衰的历史
地点:泾县茂林
历史:茂林的井大都建于明清时代,井口小,内径大,呈宝塔状,以鹅卵石重叠砌成。
故事:茂林建置于北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江南名镇”,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
茂林有群臣井、龙凤井、凤凰井、莲花井、棋盘井、五魁井、八仙井、连枝井等五花八门。井围均由青石砌成,其形状的奇特更让人感叹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如三角井、八角井、六角井、四方井、圆口井和交错排列上下阶梯井。井四沿青石均雕刻精美的图案,有花鸟虫鱼以及龙凤图案,栩栩如生。古井用水又特别分得清清楚楚,用水井、吃水井、梳妆井、洗濯井、牲畜井。还有一些父子井、师徒井、姐妹井、兄弟井、夫妻井、妯娌井、仆人井等。
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井,全得于明清两代茂林是泾商云集之地,众多的商贾大户在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的同时,为光宗耀祖,相互攀比,炫耀似的纷纷在老家营造一幢幢深墙大院,让家属们住在里面,为了家眷们起居生活的方便,能做到日不出户,生活无忧,于是,主人就在这些大院落里营造了这些各式各样的井以供主仆、小姐丫环、长工们分而用之。
现貌:茂林的古井清清楚楚记载了茂林商贾大户由兴到衰的历史。现今,在古镇上,百年的古井还在老宅里随处可见。
德传井:赵家善行令曾国藩感念不已
地点:东至县东流
历史:清道光年间,赵家先祖从桐城迁徙东流,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几经打拼,方在东流古城通津门(西城门)外西侧,即今天东流解放街西街的尽头安家落户、置办产业。先后开起了杂货店、饭店、酒坊,生意红红火火,人丁兴旺。他有四个儿子,分为四个房头。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建在城外的房舍不够居住,便在城内的东边,迎曦门(东城门)的下面建起了两幢青砖瓦房,后来当地人都叫“赵家大屋”。
如今只有房基隐约可见,房基东面的双井“德传井”和“自然泉”依旧赫然在目。
故事:缘何取名“德传井”和“自然泉”呢?据说这与两江总督曾国藩有着不解之缘。
1861年,曾国藩将两江总督衙门移至东流县衙,为湘军攻打安庆太平军运筹帷幄,策划于大营之中。曾国藩大营在东流驻扎整整有五个月之久。
有一天,曾国藩带着一名随从走出衙门,发现一幢大房子的侧后有两口井,井旁围满了洗衣取水之人。得知赵家打井供周围百姓免费使用的善行后,曾国藩步入赵家后,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下“自然泉”、“德传井”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第二日,赵家就差人着手量好井栏尺寸,订做井栏,并把曾国藩书写的“自然泉”、“德传井”六个字刻在井栏上。两个月后,井栏安装顺利告竣。有了井栏,自然避免了孩童滑落井中之险,同时也防止了外围脏水入内。
现貌:一百六十多个春秋过去,今天,“自然泉”和“德传井”中之水依然清澈甘甜,冬暖夏凉。汲水之人依然络绎不绝,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姊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