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去听了免费讲座,结果却拎着一大包“自愿购买”的保健品回家;明明是免费体验,最终却被忽悠办了几万元的卡……昨天,由北京市消协举办的“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活动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志新村小区举行了启动仪式。据悉,市消协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活动,帮助老年消费者理性消费。(9月20日《北京晨报》)
老年人消费方面出现的众多反面案例说明,如果老年人能够多掌握一些信息,特别是在医疗保健、投资理财、旅游出行、养老生活等多个与老年消费密切相关的领域中的信息,会有效降低安全隐患。比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等特点,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向老年人推销各种保健品、老年器械等,侵害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如果有关部门能通过相关教育方式普及信息,老年人自然就会谨慎购买这些产品。
在老年人消费问题的处理上,我们最常看到的“程序”往往是这样的: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网络热议+部门查处。这样的“程序”固然也能推进问题的解决,但事后的查处远不如事前的监管重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的办法就挺好。
“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不仅是提高老年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对社会普遍期待和利益诉求的积极回应。只有让老年人掌握了消费知识,自身具备了“防毒能力”,才能真正识破消费陷阱、洞察虚假宣传,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尽管说,举办“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大了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量,可是与收获的民意相比,这种付出是值得的。
当然,老年消费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效果很难在短期内显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承担基础性和主导性责任,统领安排好教育服务内容,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从而对消费者个人和社会发挥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