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戴上老花镜,随手拿起笔筒的毛笔,摆上镇纸,家住合肥市南七街道丁香社区汽修小区的刘贵学今年已经81岁,头发花白的他专心地用小楷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着。
“我抄书还是老伴提醒我的。”刘贵学的老伴叫王玲,2003年底,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日本人用汉字抄写了一遍四大名著,想到没事就出去打麻将的刘贵学,她提议刘贵学也抄书。
2004年1月,刘贵学听从了老伴的建议,开始抄书,第一本抄的就是《三国演义》,这也是他最喜欢看的书。因为一直写的是大字,他一开始特别不习惯,“大字大笔一挥,小字比大字难多了,我练了好几天才敢动笔。”
记者在刘贵学家看到,四大名著、《毛泽东选集》等40多本书都来自于他的手抄,细心的他还将每本书都装订成册。
“买宣纸、毛笔、砚台、墨,记不清花了多少钱了。”因为抄写书籍,刘贵学用过数不清的宣纸,“特别珍贵,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十三年来,刘贵学用秃了上百支毛笔,除了一些扔掉的,现在家里还有很多,或摆放在书桌上,或插在笔筒里。
“每天早上,我们起床后会沿着绿化带散步一个多小时,买菜回来我做饭,他就开始抄书了。”王玲告诉记者,刘贵学的作息特别规律,大多数时候都会集中精力抄书,“有时候叫他吃饭,都得叫几遍。”
刘贵学当兵22年,大多数时候从事的都是和文字有关的工作,包括写通知、通报、训练计划、汇报材料等,在刘贵学看来,抄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学习,“可以锻炼手部,还可以用脑子,现在我写字的水平有所提高,懂的知识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