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了,游客来了,钱袋鼓了。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当初负债累累的“问题村”,如今变成一个经济富足、乡风和谐的“明星村”,成为安庆市潜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黄铺村华丽“蝶变”的背后,是一条新时期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契合了五大发展理念,为安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树立了前进标杆。
凤凰涅槃,“负债村”变身“富裕村”
2005年,黄铺村由分属3个乡镇的3个村撤并而成,共7238人,212名党员。合村之初,仅账面负债就多达149万元,没有任何经营性资产。村里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
“黄铺是个泥巴岗,泥土板结禾不长,三天不雨苗发黄,好女不嫁黄铺郎”,这首民谣便是以前黄铺村的形象写照,村里老百姓普遍存在得过且过思想。
经过12年奋斗, 如今的黄铺村——坡谷葱郁河塘清澈、轻车慢道环绕田园、白墙灰瓦院落整齐、硬化道路通组到户、村民富足和谐安逸、干部群众同心同向,无不展现出黄铺村的华丽“蝶变”。全村已建成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覆盖了1/3的自然村落,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获评“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最美乡村·黄铺慢庄”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已成气候,中国美丽宜居村庄正在申报。
黄铺村村书记王绍南介绍, 201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2300万元、经营性资产1100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80万元,成为潜山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选准“当家人”,“黄铺模式”成鲜活样本
黄铺村的“蝶变”之路,根本在于抓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选准党组织“当家人”,带领党员落实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引导群众创新发展“村社一体+村企共建”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党建与发展相融共进的道路。
黄铺村原书记李向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换届选举中推荐原村委会主任王绍南担任“当家人”。上任后,王绍南没让村民们失望,做了很多实事。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难事干部带头、大事党员示范、好事群众优先,迅速把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身边,也激发了全体村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李向东说道,2006年,面对巨额债务,黄铺村不等不靠,抢抓3个千亩林业基地落户黄铺的机会,村干部自己当工人,上山“清表扫障”,苦干3个月,为村集体创收70万元,掘得“第一桶金”。随后,村里通过承接土方工程、建设安置房等,还清了欠债。
黄铺村抓党建的最大特点,就是十几年如一日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通过严肃组织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从根本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种党建引领发展的“黄铺模式”,为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树立了前进标杆。
创新三项扶贫模式,甩掉“贫困帽子”
全面小康不允许有人掉队,从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黄铺村采取“帮扶单位包村+村干包组+党员包户”的模式,实现帮扶全覆盖。
黄铺村余花屋村民林斗平一家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林斗平因摔伤做过手术,妻子眼睛失明,经济条件差。如今,通过黄铺村创新的扶贫模式,林斗平家承包了10多亩鱼塘、加入光伏扶贫和金融扶贫项目,一年下来,收入可达12000元左右。
王绍南介绍,扶贫先扶志、帮扶要帮实、资源优先用,这是黄铺村创新扶贫的精髓。“一户一档”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以此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此同时,产业扶贫也在全面推进。 王绍南举例道,黄铺村现有585口水塘适宜水产养殖,每个贫困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优先承包10亩以上村集体鱼塘,也可以发展其他产业,确保每户都能享受3000元产业扶贫补助资金。
通过一系列措施,每个贫困家庭都有村党员帮扶到户,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存环境。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村贫困户130户、392人,力争2018年前全部脱贫,实现全面奔小康。
让黄铺的“一枝独秀”带出“百花齐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铺村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建强村党组织为根本,引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其动力源泉就是选对了书记、建强了组织、发挥了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黄铺的发展步伐和总体水平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对于欠发达的皖西南农村而言,黄铺探索突围、化蛹成蝶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打造一支独秀的“盆景”,更重要的是形成百花齐放的“风景”,起到激活一点、带动一片的作用。
让好书记“当家带路”;让好制度“落地生根”;让好政策“衔接配套”;让好资源“倾斜下沉”。黄铺村发展的背后,凝聚着黄铺村全体村民的力量和智慧,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方方面面力量长期关心支持的结果。要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大抓基层的导向,各级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推动精力向基层集中,政策向基层倾斜,资金向基层整合,人才向基层流动。与此同时,还要关心爱护基层干部,既要压担子、提要求,更要给指导、强保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给予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