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全国军迷欢呼雀跃,为这款万吨级巨舰激动不已。驱逐舰到底是怎样的舰种?它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A 诞生之初为了对抗小小鱼雷艇
驱逐舰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在19世纪后期,世界海军的发展主流是“巨舰大炮”,战列舰主导,巡洋舰辅助,依靠更大吨位的船、更厚尺寸的装甲、更大口径的炮碾碎敌人。但鱼雷艇的问世带来了一股清流。
19世纪70年代,英国制造出第一艘鱼雷艇“闪电”号,同类舰艇很快得到普及。这种快艇排水约百吨,装备30毫米至40毫米小型火炮和鱼雷发射管,航速20节左右,能近距离发射鱼雷,威胁到巨舰的生存。为了对抗鱼雷艇,英国又开始研制另一种军舰,称为“鱼雷艇驱逐舰”,简称“驱逐舰”。这种战舰的体型比巡洋舰小得多,火力弱,速度快,用于防范和攻击敌方鱼雷艇,保护自己的主力舰队。
1893年10月,英国皇家海军驱逐舰“哈沃克”号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哈沃克”号排水量275吨,装备1门76毫米中型火炮,3门47毫米速射炮,3具鱼雷管,航速27节。它的吨位和火力尽管远远小于巡洋舰,但却足够碾压小小鱼雷艇。27节的速度完全能够追上敌方鱼雷艇,并用火炮消灭它。同时,驱逐舰尽管炮火弱,却也能够凭借高速度向敌方大型军舰发动鱼雷袭击,从而替代鱼雷艇的任务。
驱逐舰一出现,鱼雷艇顿时任人宰割,遭到完全压制,渐渐淡出舞台。驱逐舰逐渐成为各国舰队的一种常备舰艇。
B 一战纵横小身板血拼巡洋舰
20世纪初,驱逐舰吨位逐渐变大,开始安装较重型的火炮和更大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并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以及更先进的燃油提升速度。1914年爆发一战时,驱逐舰作为标准舰种,是各海军强国阵容中的“轻骑兵”。
一战时的驱逐舰,一般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装备100毫米左右的火炮和450毫米至533毫米的鱼雷。以一战初期的L级驱逐舰为例,其满载排水1000吨,长82米,乘员77人,航速29节。装备有3门100毫米火炮,1门轻型炮,2门鱼雷管。
以驱逐舰一千吨的小身板,若是与两万吨战列舰正面硬拼,当然是死路一条。但如果许多驱逐舰对少数三四千吨的轻型巡洋舰,倒也能够依仗数量优势血拼一番。而驱逐舰的速度则达到30节左右,如果在双方巨舰对战的间隙,或者利用夜幕、浓雾的天气展开鱼雷突袭,也能对敌舰造成巨大威胁。
在海战中,驱逐舰通常被编为中队,向敌方进行鱼雷攻击,以及担任侦察、巡逻、战场救护等任务。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在开战时拥有80艘驱逐舰,德国公海舰队有50多艘驱逐舰。整个一战期间,英国、美国制造的驱逐舰都多达数百艘。
一战中的驱逐舰多次完成重要任务。比如赫尔戈兰湾海战中,英国出动30多艘驱逐舰偷袭德国军港,击沉德军多艘驱逐舰,还诱出了德国轻型巡洋舰,使之被英国的战列巡洋舰重创。在日德兰大海战后期,英德两军在浓雾中遭遇,英国一支驱逐舰队用鱼雷击沉了德国1.4万吨的装甲舰“波默恩”号。
随着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开展,英国、美国的驱逐舰在护航方面更是大显身手。驱逐舰体型小,面对德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更不容易挨炸,同时速度快,数量多,机动灵活。在反潜这方面,驱逐舰当然比那些庞大的战列舰、重型巡洋舰要实用得多了。
在战争中后期,驱逐舰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武器越变越强。1916年英国建造了V级驱逐舰,之后又建造了W级驱逐舰,而美国参战后建造的威克斯级驱逐舰、克莱姆森级驱逐舰也是其中的翘楚。这时候的驱逐舰,续航力比起诞生之初已经大为增长,可以伴随主力舰队进行远洋作战。
C 二战浴血 地位提升得益于战争法则进化
一战结束后,驱逐舰继续发展。因为世界各大强国为了减少军备竞赛,对战列舰、重型巡洋舰等主力舰船加以限制,驱逐舰就成为大家暗地里较劲的手段。驱逐舰的吨位进一步提升到1500吨以上,火炮口径可达1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大加到610毫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驱逐舰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这是因为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海军的实力远远逊于英军,除了以少数精锐舰艇进行游击战外,就只能靠潜艇对抗。这时,英国驱逐舰既能够参与对少数德舰的围攻,还能在反潜战线上大显身手。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驱逐舰地位的提升得益于战争法则的进化。一战时巨舰大炮的射程最大可达数十公里,驱逐舰薄弱的装甲和虚弱的火力根本没有发言权,只能靠近了用鱼雷偷袭。但二战时,航空母舰和轰炸机、鱼雷攻击机成为了攻击的主要手段,于是对舰队而言,“防空”成为极为重要的战术需求。驱逐舰无法搭载如同战列舰一样的巨炮,但是搭载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却没问题。于是,舰队中必须配属若干驱逐舰,以形成充足的防空火力网,保障本舰队的安全。这也对驱逐舰提出了加强防空的需求。
这样一来,驱逐舰吨位进一步增大,在雷达航电方面也不断进步。
除了防空和反潜,驱逐舰传统的“鱼雷攻击”依旧是威胁敌方主力舰的杀手锏。在1940年的挪威战役中,英国以驱逐舰为主力的特遣舰队,几乎全歼德国护航舰队,使海军实力本来就不强的希特勒大为心痛。1945年4月,5艘英国驱逐舰击沉了12000吨的日本重巡洋舰羽黑号。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也频频以鱼雷为武器突袭美军舰队,多次令拥有优势兵力的美军手忙脚乱。
D 冷战时代多年媳妇熬成了婆
二战后导弹时代的来临,则让驱逐舰在进攻方面也得到突破。
巨舰大炮时代,驱逐舰的小身板载不动庞大的主炮和装甲,但随着此后的改进,完全可以装上导弹,和战列舰、巡洋舰一较高下。相反,驱逐舰体型较小,速度较快,机动灵活,这些在导弹战法下,反而有很大的优势。于是,世界海军逐渐淘汰了体型庞大、成本高昂而容易被命中的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终于从原先的配角,逐渐走上前台,慢慢进化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力舰种。
有趣的是,一方面战列舰、巡洋舰等巨舰在退出舞台;但另一方面,驱逐舰本身的体型又在不断变大。因为驱逐舰地位加强后,必须贯彻防空、反舰、反潜作战等多项任务,加装越来越多的导弹和雷达系统、电子设备。当然,由于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其人员的数量,相较于二战时,通常有所下降。直升机也逐渐成为驱逐舰的常见配置,海空一体化,可用于反潜作战、索敌等任务。
当然也有人试图控制驱逐舰的体型,比如英国。他们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制造的42级驱逐舰,为了控制成本,排水量在4000余吨,长125米,乘员312人,最大航速30节。这个尺寸比起同期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确实算是秀气。42级装备1座双联装海标枪导弹发射架,2架4联装鱼叉导弹,1门114毫米舰炮,2门20毫米对空炮和2门20毫米机关炮,还有2门3联装鱼雷发射架和先进的火控雷达、对空雷达和搜索声呐等,并搭载一架山猫直升机,堪称当时较为先进的一款驱逐舰。
然而42级块头太小,相应装甲较为薄弱,影响了战斗力。1982年马岛战争中,3艘42型驱逐舰参战,结果“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导弹击沉,“考文垂”号被阿根廷空军炸沉。接受教训后,后续的42型驱逐舰只得改进雷达,加装了密集阵近防火力,吨位也提升了几百吨。 ▋据《北京晚报》